编者按
在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地缘政治冲突影响的双重因素扰动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上市公司生产经营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上市公司实体经济“基本盘”地位、经济增长“动力源”作用、经济转型“领跑者”角色、规上企业“优等生”形象,无不彰显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本报今起推出“从上市公司财报看中国经济发展元气底气神气”专栏,分析上市公司生产经营面临的新情况,展现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新举措,凝聚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的动能与合力。
4月17日,在位于安徽滁州厂房内的生产线边,鑫铂股份的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光伏铝边框。“公司实行闭环管理,开工率已达70%左右,会很快恢复到满产状态。”鑫铂股份董秘张海涛介绍,公司订单量目前比较充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正全力保证生产。
疫情多地散发、成本抬升挤压利润空间,让不少上市公司生产经营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挑战,企业界人士和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与稳增长的统筹力度,着力稳预期,提振需求,加大助企纾困政策力度,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内外扰动叠加 经济“温差”扩大
“疫情影响从3月开始就比较明显了。隔离管控、物流限制等因素使销售发货有所迟滞,客户开发等市场活动也受到限制。”张海涛表示,近期地缘政治冲突等国际因素对公司的影响主要是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企业营运成本。
不过,受益于新能源光伏行业快速发展,鑫铂股份订单量显著增加,公司一季度经营业绩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60%至80%。
专家认为,在疫情多地散发与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的双重扰动下,大公司与中小公司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宏观整体与微观主体之间的“温差”将更加明显。
在行业分化方面,接触性服务业面临需求急剧收缩和遭遇成本转移的风险,上游行业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18时,A股共有549家上市公司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406家预喜,占比超70%。业绩预喜公司所处行业大多为煤炭、有色、化学原料等上游行业。
从不同市值规模公司一季度业绩表现看,在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的34家公司中,仅7家公司市值超过百亿元。市值超千亿元的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整体较好。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且更多集中于服务业,易受到疫情冲击。
除企业、行业“温差”外,宏观数据与微观主体的“温差”也在扩大。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9.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实现“开门稳”。但是,3月出口同比增速较1至2月平均值边际回落,3月进口增速转负。在信达证券等机构看来,这预示着后续外贸增长压力颇大。部分外贸企业人士坦言,订单流失较多。浙江可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勇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一季度公司订单额同比下降30%左右,企业库存量加大。
“3月以来,部分城市受疫情影响出现阶段性停工停产,这将对投资、消费增速产生影响。如果二季度疫情得到控制,那么,经济下行压力将得到缓解。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下,经济仍将保持稳中有进。”程实说,平衡好疫情防控与稳增长是当前经济工作重点。
不确定因素增多 加大经济下行压力
“国内对光伏组件的需求还很旺盛,对二季度整体需求还是偏乐观的。”张海涛介绍,目前,公司4月以来的产量环比3月约有20%的增长。他也承认,不确定性因素有所增多,供应链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物流不畅是目前上市公司普遍面临的难题。东北地区一家大型钢铁公司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钢铁是大宗物资进出量很大的行业,一旦运输跟不上,企业就很可能停摆。“公司第一时间协调用铁路运输代替公路运输,但当大家都这么干时,铁路运力也变得很紧张,有些地区协调不下来。”这位负责人感叹,往年会有季节性回暖行情,但今年二季度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目前,公司在尽全力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公路运输在逐步改善,未来经营要看运输改善的情况。”
可喜的是,有关部门和各地均在发力保障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需求不振是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的症结所在。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国内局部疫情反弹导致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中断,直接压制总需求,而需求提振过程相对复杂和漫长,特别是消费的复苏与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存在较大关系,不易形成立竿见影的效果。
同时,外需也在减弱。从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看,3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20%,创近5个月新低。部分外贸企业人士表示,订单明显减少。“一方面因为物流不畅,有单不敢接;另一方面,一些订单被海外市场分流了。”陈建勇说。
在柳工国际部高级总监李东春看来,公司二季度海外业务发展依然较好,但随着全球疫情管控逐步放开,三四季度或出现一些新变化,海外业务增速预计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使我国面临更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并在贸易、价格、金融、预期等方面影响我国经济运行。”温彬提醒,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稳增长力度,稳定市场主体预期。
加码稳增长 力促经济平稳运行
“当前,保住市场主体,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要延续对中小微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力度要加大。对于新业态企业,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包容性的监管措施,而不是简单地套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措施。
在为企业减负方面,某上市公司董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应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出台运输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在银行信贷方面予以无偿展期等支持。
目前,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决定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力度,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专家分析,这从降成本、扩需求两端发力,助力企业渡过难关。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于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利于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有机构认为,降准的较快落地是对市场关切的及时回应,释放了加快应对疫情对经济冲击的信号。政策发力将不仅仅是在货币政策层面,还将包括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改革红利等。
在财税政策方面,温彬建议,可综合采取多补贴等措施,提高企业的流动性,增强企业的接单能力和生产经营能力,促进产业链正常运转。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紧盯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做好交通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工作;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研究储备新的政策预案,积极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同时,将研究出台新形势下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不少机构预测,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达7%,将助力经济企稳回升。“随着疫情影响降低,国内基建工程开工率会逐步提升,有利于促进工程机械行业需求的回升,年内行业需求将形成前低后高的发展态势。”柳工董秘黄华琳说。
在温彬看来,二季度稳增长政策将保持较大力度,货币政策将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减税降费等政策会集中落地并逐渐发挥作用,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预计二季度GDP增长约5.3%,全年GDP增速将保持逐季上升态势,有望实现预期目标。
费杨生 倪铭娅 董添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下一篇:
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在即 上海发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记者发稿,已有421家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其中超过六成的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2019年11月11日,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正式对外...
上市满一年的力合科技公告称,两大股东国科瑞华和祥禾泓安拟分别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8.08%与4.17%,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或大...
近日,证监会同意生益电子科创板IPO注册,即生益科技分拆生益电子上市获通过。至此,市场形成一个共识:上市公司分拆是资本市...
春节以来的一个多月,机构调研马不停蹄。同花顺数据显示,根据调研日期统计, 2月18日以来共计有384家A股上市公司接受了机构...
以防范化解风险为底线,依法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地区,贯彻落实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精神,发挥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加快恢复发展功能,交易所、中国...
5月16日晚,权威商业杂志《福布斯》发布了2019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榜单。其中,碧桂园以567亿美元的销售额、52亿美元的利润...
4月19日,易方达旗下多只基金产品发布2021年一季报,张坤、萧楠、冯波等“百亿基金经理”调仓情况浮出水面。从已发布的基金一...
石旭刚应以包括但不限于追加表决权委托、改选董事会、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继续推动向新乡产业基金壹号非公开发行股票等方式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