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咸安向阳湖镇北岭村1组的稻田里,连片的稻田看不到边,田埂上到处都是一丛丛的油菜花,黄绿相间,种粮大户吴新法蹲在一艘木船上往稻田里放虾苗。他在根据每亩稻田里的种养情况,调整稻虾的养殖密度。
“这些虾苗放下去,清明前后就可以销售了。”看着鲜活的虾苗经由他手,从筐里游向稻田间,吴新法看到了希望。
今年49岁的吴新法,高中毕业后,本可以像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去大城市求发展,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了下来。这期间,他目睹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家中年迈的长辈们只能拄着手杖颤颤巍巍地挑着谷穗,继续着传统农耕细作。作为村里唯一留下来的青壮年,他萌生了要改变农村传统耕种模式,要建立新农村的梦想。
2012年,吴新法开始在村里养殖四大家鱼。2013年,北岭村有农户开始尝试小面积养殖龙虾,但因为很多原因导致了经济效益不理想。当时的吴新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无数个日夜,他看报纸、看新闻,他觉察到龙虾养殖业很有前景,技术和市场的把握是关键。
为了掌握最新最全的养殖技术,吴新法在网上学习相关养殖技术,到潜江实地学习考察,回家后流转稻田、鱼塘300余亩,开始稻田养虾。因为技术学得扎实,当年他所养殖的龙虾高产,利润也非常可观。养殖技术得到成功验证后,他开始鼓励周边村民就近租地,边种稻谷边养龙虾。
2015年,吴新法先后投资120余万元,与三位村中好友创办了“湖香源种植合作社”,开启了种养之路。同时,他将自己学到的养虾经验无偿教授给附近村民,稻田养虾的种养模式迅速在村里、镇里铺开。
吴新法一边扩张种养面积,引进鄂中5号、黄华占优良品种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一边借助合作社平台向村民推行最新的种养技术。大面积种植水稻,沿用传统的耕种模式显然行不通。吴新法倾尽所有引进机器,从翻耕、播种、灌溉、施肥、防虫、收割每一项完成实现机械化操作,减少劳动力投入及投资成本。试行一年时间,除去开支部分,合作社的收入相比较老模式很是可观。
10年间,吴新法的合作社初具规模。解决了机械化操作的问题后,爱钻研、爱思考的吴新法又发现农业种植中,最后一环节的短板,如果收割季节遇到阴雨天,收割的稻谷无法保证质量,不能及时存放,农民的收成终究会毁于一旦。随后,吴新法创建了向阳湖镇第一家烘干厂。
2020年10月,村民们平安经历疫情,又平稳度过汛期,到了收获的季节,却一连下了好几场雨,村民张海兵家的200亩稻谷倒伏。张海兵一家子欲哭无泪,“一年都要白干了,这种靠天气拿收成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一早便在田间忙碌的吴新法见此,便迅速帮忙联系了村里的养鸭大户吴奖儿,赶来的吴奖儿也无奈得直摇头说:“倒伏的稻谷虽然不能给人吃了,可以加工成饲料。但是我又不能将稻谷吹干,等吹干估计早就不能吃了。”跟张海兵商量好后,吴新法无偿提供了烘干服务,将倒伏的稻谷迅速烘干,制作成饲料,挽救张海兵家的经济损失16万元。
得知吴新法的合作社里有烘干机,周边的村民都找上了门。3天时间里,吴新法日夜不歇,共解决周边村民5000多亩稻谷的收割、烘干工作。
吴新法的合作社里还忙碌着一群跟他一样奔希望的人。今年50岁的方兵是该村精准扶贫户,3年前开始来到合作社工作,每年春夏是他最忙的时候,他每天都要帮吴新法围虾、养虾、卖虾;60岁的吴启义在合作社专门负责稻谷加工的工作,最近两天他都在稻田帮忙。他说:“现在我帮帮他们,到9、10月份我最忙时,其他人也会来帮我。”
如今,吴新法的合作社已发展了10户会员,种植面积达1200亩,年产值140万元,亩产龙虾4000元,日粗加工47万斤稻谷,带动周边80户居民就业,为村里村民增收200万元。今年,吴新法又有了新的想法,合作社准备扩张种养面积,将周边4个村的稻田流转过来,发展稻田养虾。吴新法信心满满地说:“商标正在申报中,要领着村民们一起创立属于镇里自己的农业品牌。”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亚平 通讯员 刘洁 师杨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星光玉龙,产品俏销四方
下一篇:
4年资助6200余名高中生 “邮爱公益”为学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备受瞩目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亮相故宫博物院,再一次将苏轼推到聚光灯下。如果我们从苏轼那...
■彭文瑾夜色浓稠,月上树梢星星闪亮,多么像你明亮的眼睛山风清凉,一丝丝徐徐袭来你独坐于空旷的深山抬头望月,夜空星光璀...
缺资金,扶贫工作队给他申请了5万元创业贷款,缺技术,刘晓星带着他和村里其他稻虾连作养殖贫困户,到赤壁参加小龙虾养殖技术...
10月9日清晨的赤壁余家桥乡洞口村,放眼望去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清风拂过,稻香迎面扑来,一台台收割机在稻浪...
购买虾苗、稻田上水、田间管理......李发明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缺资金,扶贫工作队给他申请了5万元创业贷款,缺技术,刘晓星...
小满之前, 《春城晚报》记者李荣寄来了一份3月24日的《春城晚报》、一张5月7日的签名照。以程应峰为例,从2001年起,他的作...
新华社西宁9月16日电题:盆地里的生长新华社记者熊争艳、王浡青海,地处中国西北。决战脱贫攻坚进入收官,记者来到柴达木腹地...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贺春音通讯员曹杰周雨开栏语:2018年,通山县、崇阳县如期“摘帽”。合作社对藕塘村上册的贫困户关爱有加...
■记者王奇峰通讯员申丽萍“今年龙虾市场还不错,这批龙虾很快就可以上市了。通过产业发展帮扶政策支持,张治兵参加了县里举...
咸宁网讯通讯员杨惠春报道:在嘉鱼农商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嘉鱼官桥三湖茶叶专业合作社300亩优质白茶今年开始批量生产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