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财经 >> 财经动态 >> 正文

爱尔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李辉、沈燕夫妇“火红”事业比蜜甜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1-09-08 09:16

入夏以来,李辉、沈燕夫妇的生态采摘园内每天都人来人往。火龙果采摘园、苹果柿采摘园、马斯卡丁葡萄采摘园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我们采摘园里的甜柿、火龙果最甜度能达到23度,结果还没到20度就被大家摘完了,有些还是套在袋子里的果子。”说起今年的采摘盛况,沈燕笑道。

李辉、沈燕夫妇的生态采摘园为何能这样火?3日,记者走进采摘园一探究竟。

果园管理精益求精

正值9月份,好多水果成熟了。在农村有一句农谚“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挂满集”,说的就是柿子又快要成熟了。走进位于咸安区向阳湖镇宝塔村的爱尔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柿园内,田成网,树成行,渠相连,路通畅,柿子挂满枝头,金黄翠绿相间,好一幅丰收图画。

头戴斗笠、身穿长衣长裤的沈燕手拿测糖仪,正在测量柿子的甜度。

只见她随手摘下一颗翠绿色的果子,用小刀取下小部分果肉,放进测糖仪内,一会儿上面便显示14.3度。沈燕说:“还没熟好,最好的时候是23度。”

旁边一名游客尝后直呼很甜,可在沈燕眼里还不够。她的果园里每一颗水果,在甜度、水份、颜色等方面都必须达到最佳才能上市。

这里是一片“太秋甜柿”品种的种植园,目前还没有对外开放。这个品种对种植气温、土壤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沈燕说,咸宁栽种和食用柿子有近3000年的历史。柿子不光是营养丰富,而且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自古以来就很受欢迎的水果。

李辉、沈燕夫妇所种的甜柿品种,果实成熟后籽少果大,最佳时吃起来有哈密瓜的脆甜、梨子的水分、苹果的香味,脆软两吃,销售期可达4个月以上,亩产5000斤。“去年甜柿一亩就已达到了5万元的利润。”

一身农民打扮,每天日晒雨淋,满脑子里都是优质水果的种植技术,学理科的四川妹子沈燕做梦也没想到,21年后,她会有现在这样的“甜蜜生活”。

1999年,咸宁人李辉和四川妹子沈燕在深圳相识相知,因为两人都是学理工科的原因,两人很合得来,结婚后开始在全国寻找创业项目,后来在重庆创办了一家汽车、摩托车配件工厂。

两人决定从工业跨行到农业,完全出于当时企业财务问题的考虑。李辉坦言,当时办工厂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风光,很多中间商都是欠账拿货,经常一年下来自己不断贴生产成本,还要顶着各种钱收不回来的压力。想通后,两人决定转做农业。“当时想着农业都是现金交易,不会有欠账发生,人也不会压力那么大。”

创业路上负重前行

记者被一阵欢声笑语吸引,随即走进马斯卡丁葡萄采摘园里。刚跨过门栏,一股特殊香甜味扑面而来,一串串呈琥铂色、金铜色的马斯卡丁葡萄悬挂在架子上随风摇曳。

“整个采摘园设计得像一座小迷宫一样,可以一边采摘一边玩捉迷藏。整个采摘过程就像是在摘蓝莓一样,哪颗成熟了摘哪颗。”李辉介绍。

刚转行做农业时,李辉、沈燕夫妇俩处处碰壁。2012年,李辉带沈燕回咸创业,在咸安向阳湖宝塔村租下连片荒地,建立2亩气雾栽培实验地,算是有了个开始,但随即而来的困难却令两人举步维艰。

两人投资100多万的先进种植机器因为机器维护价格太高,完全运转不过来,“烂”在了地里;技术零基础,摸着石头过河,两人整天围着种植、施肥,为观察叶子、花、果子等繁琐工作发愁;市场不熟,销售遇难。

没有哪一条路是容易的,如何打破僵局?核心技术是关键。为了学到最先进的种植技术,李辉、沈燕夫妇从零学起,专门到各个省的农科院寻找可以依靠的“巨人肩膀”,学习先进水果种植知识。“当时行业里的专家一个都不认识,我们只能使出浑身解数,十八代的关系都用上了。”沈燕笑着说。

为提高种植质量,提升水果品相,李辉、沈燕夫妇从咸宁出发去往全国各地,拜访行业内出名的专家和种植大户,学习各个优良品种增产增效的种植方式,施有机肥,人工除草,采用最好的方式“照顾”果树。因为李辉、沈燕夫妇俩精益求精的精神,一批批国内甜柿种植专家、火龙果种植专家成了采摘园里的常客。

随着种植经验的积累,李辉、沈燕夫妇俩利用自己所长,发明专利,拥有了火龙果采摘可拆卸人字梯等15个发明专利。

沈燕说:“我们的果子都很香甜,多数来的都是回头客。”

火龙果事业的红火,更加坚定了李辉、沈燕夫妇发展水果种植产业的决心,在扩大火龙果种植面积的同时,李辉、沈燕夫妇开始不甘现状,瞄准高品质水果品种,先后从科研机构引进“红心火龙果”、“黄皮火龙果”、“马斯卡丁葡萄”、“太秋甜柿”等100多个优质品种,积极探索多元化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紧跟市场厚积薄发

夫妻俩一起创业,难免会出现分歧。有分歧时,李辉、沈燕夫妇俩不吵不闹,选择用事实证明自己是对的。

就拿甜柿果树育苗这件事来说,夫妻俩对育苗方式产生了不同看法,都没办法说服对方,便各自弄了两块试验田。沈燕采用种子发芽的传统育苗方式育苗,李辉则采用剪枝发根的新型育苗方式育苗。两人同时开始分别进行,最后的结果是沈燕育苗成活率较高。

“其实打心里是希望他能赢,因为传统育苗方式周期较长,新技术育苗如果较成熟的话,育苗周期短,效益高。”沈燕说。

火龙果园内,成片成列状似仙人掌的火龙果树排列得整齐划一,厚肥翠绿的枝叶上缀满了火红鲜艳的红心火龙果,恰似一颗颗待人摘取的“红宝石”、“黄宝石”,煞是惹人喜爱。

一群游客们三五成群结伴来到采摘园,一手拎着篮子,一手拿着剪刀,选中一个成熟的果子,轻轻地剪下放入篮中,体验收获乐趣。随即而来的,还有另外一群人。

一路上,李辉的电话不停地响,原来是各个县市区有很多种植户瞄准了甜柿的种植市场找他订苗。

李辉说:“已经签订了合作意向书的有通山30亩、崇阳50亩,咸安也有正在谈合作的,昨天,有一位10万亩种植甜柿的意向合作商上门谈合作,合作方式目前还在商谈中。”

为紧跟市场,夫妻俩分工协作一头扎进了育苗实验田里。在抓紧育苗的同时,夫妻俩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水果盆栽技术,制定粗放式的、精细式的咸宁甜柿栽培标准,进军水果深加工。

配电房里,李辉打开了自动喷水灌溉设施。甜柿果苗基地里,1米多高的苗木抬着头,在雨露均沾的关怀下茁壮成长,正如夫妻俩的美好愿景一样,正在不断积累中薄发。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亚平 特约记者 胡剑芳 通讯员 刘洁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赤壁猕猴桃获批6项植物新品种权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