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在人民生命财产遭遇危险时,总有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成为人民心中的定盘星、守护神;在群众遇到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时,总有共产党员甘于奉献,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在事业发展遇到挫折困难时,总有共产党员身先士卒,成为事业破浪前行的先锋队、领航员……
南鄂大地上, 始终奔涌着一种红色力量。这力量,是咸宁千千万万基层一线党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基层,把敬意献给广大基层党员。今天,本报选登十个方面党员代表的先进事迹,让更多人领略我市基层一线党员的风采,推动形成学先进争先进、守初心担使命的浓厚氛围。
续辉:法援为民的好榜样
续辉,女,中共党员,十九大代表、通城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援助律师。她荣获2018年5月“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2021年6月,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她对党忠诚,品质过硬。1998年以来,她始终坚守初心、勇于担当,以一己之力为贫弱群众撑起一片天,以柔弱之躯为公平正义呐喊,以千万群众口碑为党徽添彩,用实际行动推动法律援助成为通城品牌、咸宁标杆、湖北亮点。2018年退休以后,她虽然身患多种疾病,但继续扛起法律援助的大旗。由于超负荷工作,她几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她保持初心,服务为民。20多年来,她始终把“公平公正”四字放在心间,累计免费资助弱者数百人,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成千上万,就连退休返聘后,她每年带领援助团队办理的案件都达到400件左右。
她敢于担当,维权不止。法律援助工作,大多是一些扯皮拉筋、长期得不到化解的难题,面对挑战,她毫不退缩、勇于面对。20多年来,她共建立了维权工作站26个,用实际行动让法律援助这项工作走进了通城县各个阶层和不同群体。
她关爱弱者,无私奉献。她说,“未成年人犯罪,大多缺乏家庭关爱。作为一个法援工作者,不仅要依法维护他们的权益,更应温暖他们受伤的心,让他们重新做人。”20多年来,续辉用伟大的母爱,唤醒60多名失足青少年重回社会的怀抱。
吴炳堂:深藏功名的老战士
吴炳堂,男,崇阳县铜钟乡大岭村人,1926年10月出生,1951年2月参加工作,195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幼时经历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成年后拿起武器,奔赴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接受枪林弹雨的洗礼,荣立两次三等功,荣获一枚“金日成”奖章,4次嘉奖通报。战后,回到家乡的大山里,深藏功名,甘守清贫,不求索取,一辈子用热血和赤诚诠释共产党人初心。
退伍回乡后,吴炳堂先后当过村里的民兵连长、贫协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和村民一起参加生产队劳动,种地、开荒、修路、修河床、建桥,还参加过县里修筑青山水库、包家坳水库、西岔窝水库的工程……没有补贴,没有工资,仅靠种地维生,一干就是20多年。
贫穷没有压倒吴炳堂,反而练就他一身的生活本领。凭着在部队训练出的枪法,他上山打猎,抓兔子、野鸡给孩子“打牙祭”;无师自通学会做板凳、木桶、打棕榈绳;采挖一些中药草,帮乡亲治疗跌打损伤……日子窘迫时,有人劝吴炳堂:“你是战斗英雄 ,有功于国家,现在有困难去找政府解决啊!”他回答说:“战友们都牺牲了,而我安安全全回家了,还能有什么要求?”他始终低调质朴,自食其力,自给自足。
60多年来,他从未主动提及自己的战功,从未向国家提出任何待遇要求。他说:“人在阵地在!上甘岭的精神不能丢!”
刘启胜:白衣丹心铸忠诚
刘启胜,男,1981年生,博士研究生学历,主任医师,现为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先后荣获省委省政府“个人二等功”、“咸宁市新世纪高层次人才”、“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荆楚抗疫最美家庭”等荣誉。
立党为公,践行初心。他始终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替患者着想”的宗旨,十年如一日,以医者仁心守护群众健康,以无私奉献践行党员初心。在咸宁市率先开展了超声内镜等多项新技术,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卫计委青年人才及市科技局项目多项,在咸宁市消化道早癌筛查技术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提高了消化道肿瘤患者检出率。
以身作则,勇挑重担。他始终坚持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医院学科内涵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先后顺利通过了KTQ认证和三甲医院复审,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硕果累累,多个学科获批湖北省重点专科,各项医疗指标取得跨越式增长。
临危不惧,冲锋在前。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他担任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组副组长。他冲锋在前,多次深入一线,反复以一名“患者”的身份从预检分诊到收治住院亲自体验,清查漏洞、优化防控流程,不到10个小时腾空3号住院大楼、不到48小时完成病房改造、连夜搭建远程会诊平台、3天内从5个县市区评估转诊15名危重患者来院治疗,为我市在全省地市州率先清零,实现“三个零”“三个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范晓霞:用心诠释工匠精神
范晓霞,女,中共党员,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范晓霞于2003年8月到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技术部从事设计工作,在18年的工作中刻苦钻研技术,从技术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咸安区、咸宁市、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入选省企业科技创新带头人、省楚天技能名师,获批省企业研发人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2020年11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范晓霞于2016年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共获得了29项专利授权,先后承担湖北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科技支撑计划、省重点产业创新团队等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其个人取得了14项专利授权,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
作为公司科研项目带头人,她从2012年开始负责公司的科技创新和质量兴厂工作,由她领衔研发的断电时可自动控制物体匀速下降的电动葫芦、地铁人防和防淹系统双吊点电动葫芦、堆取料机专用超低温超高扬程电动葫芦、60V直流永磁制动电动机等新产品,为公司年新增销售2000万元以上。公司因此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被授予“湖北名牌产品”,“三六”牌注册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我就像上了高速路的汽车,前后都是飞驰的同伴,尽管很累,但是我很充实,很快乐。我停不下来,也不想停下来。”范晓霞说。
袁明单: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袁明单,男,1968年生,中共党员。2011年,已是广东省东莞塑通塑胶五金公司总经理的他,事业正火红,却毅然选择回乡支持家乡建设,被全村党员群众推选为通城县北港镇横冲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经历10年发展,横冲村已从昔日的“后进村”蝶变成“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抓党建引领,让核心动力“强”起来。开展党员亮身份,将党员户牌子挂在家门口,接受群众监督;推行为群众办实事制度,村干部每月4件、党员每月1件,架起干群“连心桥”;实行民主议事,定期召开屋场会,调动群众参政议事积极性;建立“党员带富”机制,建成油茶、苦参、水果等多个党员示范基地。
抓产业兴村,让村民共同“富”起来。创新推出“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同富发展模式,村民用土地或资金入股,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目前,横冲村共引进能人16人,建成特色产业基地和合作社15个。近几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
抓创新共治,让民风村貌“美”起来。袁明单主导建立“1+N”乡村治理体系,在党支部这个“1”的领导下,组建了“五会”即新乡贤协会、老年人协会、文明理事会、退役军人协会、妇女联合协会,并制订“村规民约”,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如今的横冲村,乡风文明、邻里和谐、安居乐业,群众一心谋发展。
程桔:脱贫路上的小桔灯
程桔,199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2013年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现任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大市村党支部书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她不忘初心报桑梓,在得知家乡面临的情况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南方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参加换届选举,并顺利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为不辜负群众的信任,她整理分析了大市村发展的优劣势,规划设计了“支部班子+阵地建设+产业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治理”的“1+4”总体发展思路,大市村从此沿着这条思路开始了蜕变之旅。她敢想也敢干,并且说干就干,带领群众先后建起150亩的特色产业种植基地、130亩的小龙虾养殖基地、2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1个中健卫材小康生产扶贫车间。
她还整合村内现有旅游资源,将观光休闲农业、品味乡村风情、感受农家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成功打造了一批颇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网红打卡地。经过不懈的努力,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4年的“空壳”到2016年整村脱贫时的5.3万元,再到2020年的23万元,实现了连续几年增长,全村6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2019年9月,程桔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2020年4月获颁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1年3月,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21年6月,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张向温:初心如磐写大爱
张向温,男,1935年3月出生,赤壁市蒲圻街道碳素社区第二党支部党员。张向温年轻时,满怀拳拳报国之心,保家卫国;解甲归田,默默无闻,淡泊名利,坚定信念,对党忠诚,永不褪色。他先后被评为“荆楚楷模”“湖北省模范退役军人”。
他满腔热血,从军报国。1950年,16岁的张向温怀着一颗感恩报国之心参军入伍。当美帝主义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他义愤填膺,主动请战,于1951年随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在战斗中,他英勇无畏,奋勇杀敌,表现出一名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并荣获抗美援功勋勋章。
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贞。张向温复员后,先后在武汉钢铁公司机械制造厂和蒲圻碳素厂工作。他工作勤奋,别人不愿干的工作,他主动去干;累活脏活,他抢着去干。在同事的眼里,他是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在领导眼里,他是一名冲锋陷阵的好战士。
他心怀大爱,扶贫济困。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节衣缩食,将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捐给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捐助给身边最需要的人。1986年,那时张向温工资每月才70多元,可当他听说要修建烈士陵园时,毅然将自己几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280元钱捐了出去。从此,张向温慈善捐款捐物成了他一生的嗜好。据统计,20多年来,张向温捐款累计达23万余元。
王关:基层治理的探索者
王关,男,1978年生,现为咸安区温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作为一名党务干部,他始终保持严谨求实、苦干实干的工作态度,认真钻研党建业务知识,用心探索城市党建工作新途径。
健全组织体系,让党旗在每一个小区高高飘扬。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全覆盖组建小区临时党支部,大力践行“674311”工作法,迅速扭转了工作被动局面。转入常态化防控后,组建333个小区党支部,成立417个楼栋党小组。同时,积极践行“12345”工作法,大力推进“红色物业”全覆盖,组建业委会333个,101个自治小区与国有物业企业签订服务协议。打造“红色阵地”149个,小区党支部议事有了场所、居民活动有了场地。
做强街道社区,让动力主轴运转更加顺畅。为了破解街道权责不清、协调无力、服务缺位等问题,他抓住扎实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契机,稳步推进成立“五办三中心”,协商制定权责清单,大家的职责更加清晰了,服务的对象更加精准了,街道运行机制也更加顺畅了。
大力推进共建共治共享,让居民群众唱主角。工作中,他大力倡导“群众的事与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建立并落实小区党支部领导的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良性互动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小区党支部书记谈小区”、“圆桌会议”、“星空夜话”等活动,把居民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发动起来,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让居民“苦脸变笑脸”。
林云庆:企业党建的擎旗人
林云庆,男,44岁,中共党员,福建省福州市长乐人,现担任湖北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职务,先后荣获“咸宁非公经济优秀党务工作者”、“咸宁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他建组织、凝人心,当好领头雁。为了让党组织成为引领公司发展的“灯塔”,他重点对“口袋党员”、流动党员和失联党员进行排查,先后10余次历时三个多月,奔赴福建、山西、河北等部分县市,帮助流动党员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同时,积极向上级党组织申请,成立金盛兰公司党委,设立4个支部,成立12个党小组。
他强学习、做表率,当好排头兵。为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他紧紧围绕“抓党建、保稳定、促发展”的主线开展工作。制定了《党员员工意见收集反馈制度》,在厂区设置征求意见箱,鼓励员工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在各车间设立党员责任区和党员先锋岗,扎实开展“五星党员”争创和“技术比武”争优等活动。
他亲上阵、显担当,当好急先锋。新冠疫情发生后,为确保全厂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确保全厂员工无一例感染。为助力抗疫救灾,他以个人名义捐款3000元,又以公司党委名义发出倡议,全体党员职工积极踊跃捐款捐物达15万余元。他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积极探索“村企联建”新模式,帮助白果树村、临江村脱贫摘帽。
徐能田:三尺讲台守初心
徐能田,男,1984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乡村教学点工作37年,现为慈口乡老屋小学教师。
他爱岗敬业乐奉献。早期,山村教学点学校环境条件十分恶劣,土坯墙教室千疮百孔,地下坑坑洼洼,门窗破旧不堪,房顶瓦片支离破碎。他利用节假日修补捡漏,填坑补凹,修门窗桌凳,牺牲上百个休息日,才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八十至九十年代学生家庭普遍困难,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他走遍全村各个自然湾,苦口婆心动员学生入学。有的学生隔水路遥,他每天翻山划船接送学生,还做通爱人工作,在校帮忙照顾学生,免费为路途遥远的学生提供午餐伙食10多年。
他注重教学创新有成效。在点教书几十年,逐渐摸透了一些教育学生的良方,从他手中启蒙的学生,考上大学的已达100多人。历年学生成绩在全乡统考中名列前茅,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
他坚守初心跟党走。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党史,明理增信,力行合一,努力工作,服从安排。去年他被调到老屋小学任教。老屋村小学交通不便,泥泞烂路上十里,行走中不知跌了多少跤,滚过多少泥,忍过多少痛,但他从未抱怨过。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多次获评县乡教育先进工作者。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干一辈子乡村医生我也不后悔” ——记嘉鱼县潘家湾镇东村村卫生室负责人邓佩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