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血诠释军人本色 ——记崇阳县天城镇退役军人汪木海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伟 通讯员 沈二民 夏丽珍 王竞
|
有人说他是“钢铁战士!” 也有人说他是“活着的雷锋!” 更有人说他就是大隐隐于市、几乎淹满在茫茫人海中的“无名英雄!”
他就是,崇阳县退役军人汪木海。在服役期间,他冲锋在前,两次身负重伤,舍命救下了2个排的战士生命;转业到地方后,他将舒适的岗位让给别人,自己却选择不起眼的县五金公司工作;下岗后他自主创业,热心公益,以老党员身份为社区建设操心尽力。
舍生忘死救战友
1953年4月17日,汪木海出生在崇阳县天城镇山下村二组,在姐弟7个中,他排行第四。由于家大口阔,一直在贫穷和劳动中长大。在邻居眼中,他从小学雷锋,做好事,帮人挑水砍柴;后来在水库工地上,他见事做事,不怕困难,不怕吃亏,处处与人抢事干,有热情正直吃苦耐劳的好品质。
1970年12月,只有小学文化的汪木海身体健壮,却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渴望改变人生命运,便积极响应“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的号召应征入伍。
来到部队驻地蓝田,汪木海暗中鼓励自己炼成国家最需要的一块好钢。他崇尚着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把不怕苦不怕死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渴望着为人民立功。无论是日常的学习训练,还是执行施工任务,他都严格要求,奋勇争先,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冲。
1973年8月14日上午,汪木海所在的排执行搬运大型空压机设备的任务,数吨重的设备全靠战士们推拉着往山坡下挪,数百米长的陡坡,巨大的惯性使设备如脱缰的野马加速向前滑动,猝不及防的战友被空压机远远甩在后边,仅剩下汪木海和班长黄清泰在前面拉着空压机快速滑行。险象发生时,山崖左边是万丈沟壑,右边是深不见底的河床,空压机一旦脱离控制,翻滚着跌下悬崖,将危及正在山沟作业的二个排上百名战士的生命,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汪木海忍着右腿被拉杆击伤的疼痛,他将班长推开后,两手紧紧抓住百公斤重的方向杆,空压机冲出几百米后,撞向一堆石头骤然停下,珍贵的空压设备保住了,战友的生命危险排除了,而他被空压机操纵杆甩出十多米远,造成昏迷不醒,被送到西安市人民医院住院抢救才捡回一命。
汪木海舍身救人、护设备的事迹感动了每一位战士,部队对他的英雄行为给予嘉奖:火线入党,记二等功。治愈出院的汪木海脑颅装有不锈钢板,留下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病,身上十多根肋骨断裂,评定为因公六级残疾军人。
乐于奉献解难题
从地方到部队,再从部队到地方,汪木海始终爱党为党,忠诚于党的事业。三年后的1976年,汪木海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学习,却因脑损伤无法继续完成学业,1977年转业时本可安排到电力、商业等部门工作,但他却主动要求到崇阳县五金公司工作,后调任洪下食品所所长,直至后来下岗。而他在崇阳财贸系统年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
城建拆迁是个致富的好机会,不少人想着靠拆迁来发笔大财。汪木海的家也面临拆迁,可他不想沾拆迁的光,从不向政府讨价还价,相反拆迁中遇到棘手的事,他都乐意出面做工作,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
1993年,崇阳县拉开了新城区建设的序幕,在崇阳大道,县政府办公大楼、城北新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中,许多人都是坐地起价,向拆迁部门漫天要价,向政府领导讨价还价,而汪木海不仅当好政策的宣讲员,耐心解释做好“钉子户”的思想工作,而且带头清理自己位于黄金位置的宅基地,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将原办好的6个房产证、土地使用证交到拆迁指挥部,拆掉自己的砖厂、石场、预制板厂1000多个平方。据业内人士估算,当时可领补13个门面,市值评估达600多万元。而他甘愿换到一片偏僻茅荒草乱只能关牛的地方,在家人和亲朋的催促下,才象征性地拿了不足十分之一的补偿费。
对此,有人对他讥讽挖苦说:“老木真是木瓜脑壳,可能是当兵摔坏了脑壳,政府补的钞票都不要。” 而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高度评价他:“汪木海是优秀的共产党员,诠释了军人本色,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他积极为新城拓展腾出好地,为崇阳的经济发展再立新功!”
为民分忧有作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20年,天城镇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有着47年党龄的汪木海,当选大集社区支部委员并担任金三角小区党支部书记。
任职后的汪木海,一下子忙碌起来了。他带领县委办、县监委、县巡察办、团县委的包保工作队员与网格工作人员,落实好党员下沉小区工作,积极组织居民开展自治,着力抓好综治维稳,排查消防安全隐患,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卫生死角,让居民小区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
疫情期间,汪木海起早摸黑,以军人的本色无惧风险,逆袭而行,自始至终以高昂的热情值班巡逻,他督促居民勤洗手、常消毒、戴口罩,不串门;他用小喇叭巡回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让居家的居民不恐慌,不信谣,不聚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他积极配合医务人员上门随访,落实重点对象的检测检查,与社区干部包保单位志愿者一起织密织牢大集社区的防控网。
脏乱差现象一直是小区管理的老大难。平时,汪木海习惯到每个小区转一转,只要看到地上有乱扔的垃圾就要扫一扫,有时让认识他的人误以为他兼任保洁员了。茶场小区居民20多户,一直“黑灯瞎火”没有安装路灯,他于今年5月筹集资金12万元,建成一个600平方的水泥场,并装上了路灯,每到夜晚,唱歌跳舞的热热闹闹,老旧小区焕发新的生机。
每逢“七一”、春节,汪木海经常组织下沉党员上门看望慰问伤残军人、离休干部、五保户、残疾儿童,为贫困学生送书包等,在他的带领下,通过常态化疫情防控,平安创建,城管考核等常规工作来增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仅2020年的暖冬行动,小区募集资金4600元,用于慰问生活困难的居民。而汪木海近年来,没有领过一分钱的工资报酬,却先后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达20多万元。
汪木海说:“人生虽然很短暂,但我受过党和军队的培养教育,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活着要有所作为。”
的确,汪木海多年来虽然脱下军装,但他在社区这个小小的舞台上仍在努力践行着自己从军入党的铮铮誓言!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矢志不移为苗木 带动乡亲奔富路——记通城县沙堆镇坪坳村一组组长吴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