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润泽生命 ——记“咸宁市骨干教师”游洋
●记者 王奇峰 通讯员 刘騉
小小的办公桌上放满学生作业、教学用具、教育报刊,还有学生送来的小礼物。而正俯首于桌前奋笔疾书的,正是我们要介绍的主人翁——蒲纺一中教学副校长游洋。
一路走来,她身上有很多标签:“蒲纺一中教学副校长”“蒲纺一中英语课题组主持人”“咸宁王晓莹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咸宁市骨干教师”……当被问及成长之路时,她说,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教师”这个词有不一样的定义。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从初出茅庐的新人到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再到独当一面的教学副校长,游洋经历了角色的多重转变。初上讲台时,她想凭一腔热血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却遇到付出心血却没有任何效果的窘境,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但通过所在学校英语教研小组的引导、老教师的点拨、新人同伴的互助,她的教学管理能力飞速提升。
随着教学风格日益成熟,游洋踏实敬业的工作作风也得到学校领导的一致肯定,她被任命为英语教研组长。通过组织一次次听课、评课、磨课活动,一次次交流、研讨、培训活动,她带领的英语教研团队不断发展壮大。
2021年,游洋被正式任命为蒲纺一中教学副校长,成为“80后”青年领导中的一员。在她的带领下,蒲纺一中的教育教研氛围日趋浓厚,教师和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教育理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但她始终认为,教师就是要以饱满的生命去润泽孩子们的生命——用思想照亮思想,用爱心滋润爱心,用个性发展个性,用创造激发创造,用心灵赢得心灵……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
优秀的教师一定不是只会教书的老师。游洋认为,在教学理念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要保持教师职业生命力的旺盛,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游洋通过大量而广泛的阅读,不断内化理论知识,又经过教学和管理的反复实践,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研体系——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2021年至2022年,她连续两年获得湖北省中小学德育优秀论文省一等奖。2022年,她在《教书育人》杂志上发表《用英语歌曲促进英语教学》,在《新课程研究》杂志上发表《基于微信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在《校园英语》杂志上发表《初中英语教师提问的艺术性探究》,3篇文章均被知网收录。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群人的努力是乘法。”当她品尝到教育成果的喜悦时,她发现,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在职业中获得了幸福感,相当一部分人只是把它当成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于是,通过系列筹划,她作为课题组主持人,在校内组建了一支课题研究队伍并成功申报了赤壁市级课题《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艺术探究》。她期望通过课题研究帮助老师们在教研中重拾教书育人的乐趣,找到最纯粹的职业幸福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
在她的积极推动下,蒲纺一中语文、数学课题组也陆续申报成功。三个课题组齐头并进,一起推动蒲纺一中进入教学研究日常化、课题研究常态化、学校发展内涵化的时代。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
游洋认为,在教师的成长之路上,只有一次次跳出舒适圈,才能不断丰盈自己的教育感悟,由量变引起质变。
一次偶然的机会,游洋通过“超级英语课堂”的征集活动,进入咸宁王晓莹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晓莹的视野。初入咸宁王晓莹英语名师工作室,面对优秀的前辈和同伴,游洋意识到自己无论是在理论素养、前沿视野、问题意识、还是在教育科研能力上,都跟其他成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对英语教育事业的热爱,让她养成了不轻易服输的精神。在工作室中,成员之间也形成了不断互相学习,不断突破自我的良性学习氛围,游洋也追随着其他成员们,身体力行验证了工作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初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游洋通过自己的踏实和努力,逐渐成长为咸宁王晓莹名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努力也获得了回报:2022年,她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申报成果教育叙事特等奖;作为工作室的代表,前往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咸宁、黄石两地中小学工作室分享名师工作室建设经验;荣获“咸宁骨干教师”的称号;荣获赤壁市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混合式研修优秀课例一等奖……
对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游洋并没有满足。她深知,教师的成长非一朝一夕之间,而是需要久久为功。她说,她愿尽绵薄之力,为英语教育做出更多贡献。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邓刚: 铮铮铁骨护平安
下一篇:
咸安桂乡大道消防站班长崔宝蕾 烈火青春写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