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口语表达及交际能力训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在于导。教师可从引导、疏导、指导等方面入手,根据教学中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提高 “导”的效果。
一、引导
l、通过情绪感染和导语调动等方法,把学生导入一个民主、宽松、愉快的口语训练环境,使学生产生想说的欲望。教师采用激发式、故事式、提问式等多姿多彩的导语形式,能更快地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进行 “辩论”训练时,就可采用激发式导语:今天大家兴致很高,但不知斗志如何?能否在辩论赛中一展风采?
2、通过表演的方法把学土导入特定的交际环境和适宜的语境中。
学生大多喜欢表演,而表演有特定的环境和角色。学生在角色、场合确定,情境具体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更能体现交际训练的特点。
让学生在课堂上体味生活中的情境。假设你在家属院中遇到父亲的一位同事,很关心地询问你近期的情况,你将怎样与之交谈?周日你想到同学家去玩,打电话与他家里商量,同学的妈妈接电话,你们之间可能出现怎样的一段对话?
二、疏导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势、适情、适机的疏导能起到搭桥引渡的作用。
1、发挥体态语的调节作用。教师神情、目光、手势、身 势等方面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如在练习中,学生出现表达不准 确或失误,教师若能及时给他一个 夸张的疑问表情,往往能迅速提醒学生纠正过来,比语言的作用更快更隐蔽,不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发挥提问话的提示作用。学生说话时经常由于紧张造成思维混乱,一段话该怎样开头,怎样转承,怎样结尾,经常处理不好。教师应紧跟学生思路,及时而有针对性地提一两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提示他们有条有理、有头有尾地说下去。
3、发挥应变语的应急作用。如学生说话时易出现“卡壳”现象,要表达一个意思,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教师应及时做出反应,迅速而自然地帮学生补上,跨过这道坎。
三、指导
这是口语训练的点睛之笔,直接影响训练的效果,也最能反映出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师的指导应是循序渐进的、点拨式的。如“描述”训练,第一步可练静态描述,让学生描述班上的某位同学,其他同学也猜猜是谁。第二步练动态描述,让学生看一段录像或做一段表演,然后让学生进行描述。第三步做动静结合的综合练习,这时最好的形式是讲故事,即把看到或听到的情节完整的语言文字材料讲述给别人听。练习中需在几个环节上进行重点点拨:一是如何抓关键特征。二是如何使语言生动、形象。三是如何运用表达技巧。(通山实验中学 徐梅芝)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