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冰生
做大工业总量。咸宁的工业基础 薄弱,总量偏小,发展不够是最大的实 际。要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必 须砥砺奋进、负重前行,在改革创新上 真抓实干,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咸 宁行动方案”,谋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 展,全面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力争 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 亿元,实现年均增长 10%以上发展目 标。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 长8%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0%以上。
做强工业产业。产业强,则工业 兴。要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工业基础优 势和后发优势,走差异发展、错位发展 之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要围绕打 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目标,重 点发展应急装备、智能机电、新能源汽 车等领域,生产好“一部车”;要围绕建 设“世界级饮料基地”目标,紧紧依托 红牛、安利等在咸基地,强化产业链建 设,加大对国际饮料行业龙头企业的 招商力度,生产好“一瓶水”;要围绕打 造“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标,承接新 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光电、新 型显示、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产业;重 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电子 信息、新能源、冶金建材五大工业主导 产业,加快培育医药健康、纺织服装、森 工造纸、新材料、节能环保五大工业支 柱产业。加快建设产业集群,力争到 2025年,建成1-2个国家级特色产业集 群和12个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做优工业结构。一方面聚焦“有 中生新”项目,通过建立健全“两月一 督查、一季一核查”的工作机制,强力 推进“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实现提速 “存量变革”;一方面实施“隐形冠军” 培育工程,树立标杆,引导企业走“专 特新精”发展道路,着力提升发展质量 和水平。到2025年,力争全市高新技 术企业达到4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 值达到 1000 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 15%,高新技术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到 40%以上;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 3 家, “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0家,“四板” 挂牌企业达到400家。
做实工业主体。建立季度入规情 况通报工作机制,加大对县(市、区)督 办力度,切实将工作责任压紧压实。 一方面要建立入规后备企业库,确定 重点培育名单,开展企业入规业务培 训,积极组织申报;另一方面认真落实 市委市政府“三抓一优”重要决策,抓 好季度新投产项目考评,着力培育一 批大项目、好项目、优质项目落户咸 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成2018年 入规 102 家的目标任务。到 2025 年,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00家, 年产值过 10 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 30 家,过 50 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 20 家, 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5家。
做好工业服务。要对标东部沿海 先进地区的创新理念和体制机制,在比 服务、比效率、比环境上发力,着力打造 营商环境新优势,凝聚更多资源助推高 质量发展。一方面通过深化放管服改 革,深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深度改革 商事制度,打破“信息孤岛”,使企业办 事能够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 一次办”;一方面力促电力直接交易,帮 助企业节约用电成本。并通过规范融 资性担保行业监管,围绕企业需求,组 织开展银企担对接,缓解企业融资需 求。同时,全面落实《关于加大扶持力 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 “22条”优惠政策,着力优化民营企业发 展环境,扶持民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作者系:市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助于世界问题的解决
下一篇:
智慧是城市灵魂和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