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华平
核心提要:崇阳县路口镇厢所村位于洋港河下游弯曲峡谷的两岸,由于地理原因,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自2015 年以来,咸宁市卫健委派驻扶贫工作队在厢所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牢记职责使命,扑下身子搞扶贫,因地制宜谋发展。四年来,他们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厢所村绘制了脱贫、巩固、提升“三步走”的致富蓝图。经过几年努力,厢所村一改贫困村旧貌,开启干群齐心、共谋发展的新篇章。
配强扶贫队伍,压实工作责任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卫健委充分发挥“人”这一主动因素,按照“抽硬人,硬抽人”的要求,严把选派关,着力打好驻村工作队员选派“组合拳”。2015-2019 年市卫健委先后选派和轮换优秀干部,充实驻村工作力量,形成了以第一书记为队长的驻村工作队。工作队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期间,明确职责分工,严守工作纪律,不给基层增加负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按要求缴纳伙食费,确保每周至少5 天4 夜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历届工作队始终坚持“人员变动,帮扶不变”的原则,形成了帮扶接力的长效态势,一茬接着一茬干,不拔穷根誓不还。此外,2019 年市卫健系统各相关单位筹措资金46 万元用于驻村帮扶工作,确保人员不减的同时力度不减。
深入走访调研,了解民意民情
深入开展走访调研是掌握村情民意,合理制定帮扶计划的前提。市卫健委驻村工作队成员将自己看作厢所村普通的一员,将厢所村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入户走访工作。一是在走访的过程中不留空白,不留死角,覆盖到全村各组各户;二是认真开展夜访夜谈夜会、吃连心饭等活动,与群众话家常,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工作队制定了各年度《厢所村扶贫工作计划》、《厢所村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厢所村脱贫攻坚五年工作规划》,并对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了一对一帮扶计划和措施,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策宣传
党员干部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市卫健委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将强化厢所村党组织建设作为开展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抓手。在硬件方面,筹措资金36 万元建成了450 平方米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并设立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红色党建文化教育墙;在软件方面,工作队认真开展第一书记讲党课、“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宣讲以及“主题党日+”等活动,加强村组干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组织发动、示范引领、协调联络、问题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聚焦服务群众,落实民生项目通过走访调研,工作队了解到,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厢所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组道路、农田水利等明显跟不上村镇建设的步伐,村民生活不便。对此,工作队一方面通过召开村组会,做好群众工作,协调解决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积极联系财政、水利、交通运输、供电、供水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将各项民生项目落实到位,逐一解决了村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完善了小学教育和卫生文化等服务设施。2017 年7 月,投资49 万元新建厢所小学。争取国债项目15 万元,对厢所村医务室进行了扩建,并添加了必要的医疗设备,2018 年投资2 万元对卫生室进行装修。筹资6 万元,分别在4 组、6 组、8 组、14 组建成4 处文化广场,并在4 组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同时在9 组拆除猪棚处投资100 万元兴建小公园、停车场。
二是修建了硬化的通村公路。厢所村村级道路已全面硬化,90%以上的村民小组通水泥路,实现通车通畅。2017 年,投资100 余万元修建潘家桥,解决了13 组村民出行难的问题。2018 年完成1-3 组1.5 公里公路硬化,极大方便了1-3 组村民出行。
三是解决了安全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投资32 万元,为14 个村民小组新建和复修蓄水池,并铺设蓄水管道,同时投资4 万元修建1 组、2 组、6 组、12 组水池,投资10 万元修缮8 组水渠,解决了全部村民安全饮水问题。2018 年投入30 万元对1-8 组小农水进行整改,解决了80 亩农田灌溉,使1100 人受益。
四是安装农村电网。2017 年,县供电部门对全村电网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组组户户通电。投资7 万元,为4 个村民小组安装了33 盏路灯,实现道路亮化全覆盖。
五是广电通信光纤电缆入户。县电信部门于2017 年10 月底完成通信光纤电缆到户工程,入户率达100%。增强造血能力,谋划产业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增强贫困村造血能力,防范返贫风险的重要保障。2017 年,厢所村形成了以光伏、油茶和白芨基地为主导产业的新格局,实现了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摘帽。脱贫摘帽后,市卫健委驻村工作队将谋划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抓手,在对已有产业强化管理的基础上,大力扶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养猪、养牛、油茶、药材等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2018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由最初的空白增长至12.5 万元,村人均年收入达14205元。2019 年,厢所村与正大集团合作建设无害化养猪基地已正式施工,待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2019 年通过建立产业发展奖励机制,将产业扶持对象由原先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扩大到全村农户,对本村发展种养殖产业达一定规模的农户给予适当奖励,极大提升了村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
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农村美不美,决定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程,是留住绿水青山、留住乡愁的关键。在实现厢所村脱贫摘帽后,市卫健委驻村工作队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在全县率先推进厕所革命。2018年,工作队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引导”的原则,将厢所村改厕与宜居村庄创建相结合,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探索农户生态改厕,进一步提高农村人畜粪便处理及预防疾病效果。在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对农村旱厕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市卫健委增加5 万元对每户自己挖坑的村民给予300 元的补助,让村民在厕所改造过程中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极大缓解了村民在改厕过程中的经济负担。
二是大力开展垃圾清理工作。2019年,工作队集中组织村民对河道垃圾进行清理,并安排贫困户担任村级保洁员负责全村各组的垃圾清运工作;为全村各组配发垃圾桶共计150 个,并增设7 个环卫垃圾箱。
三是完成河堤绿化工程。2019 年,市卫健委投入1 万元,在8 组、9 组、12 组和13组河堤处种植桂花树、红叶石楠等,对河堤进行绿化巩固,防止河堤水土流失。
四是积极推进健康教育宣传。2019 年为提升本村村民的健康生活素养,驻村工作队在全村多个小组设立了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发放《健康素养66 条》宣传手册。通过传播健康思想,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提升了村民健康生活意识和疾病预防能力,同时也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重拾民间艺术,丰富文化生活大力推进文化扶贫,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厢所村不乏有喜爱提琴戏等地方曲艺的文艺爱好者,市卫健委驻村工作队通过将他们召集起来组建厢所村文艺戏班,并添置服装、道具、音响等设备,使日渐消逝的传统民间艺术在厢所这片土地上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此外,各组的文化广场建成了,茶余饭后打牌的村民少了,跳广场舞健身的村民多了,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方式正悄然使厢所的旧貌焕然一新。(作者系咸宁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
编辑:chenguo
上一篇:
提升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效率
下一篇:
借智借力精准监督 —— 咸宁市人大财经监督的作法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