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向阳
核心提要:今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广州是始于世纪之交的垃圾分类工作试点之一,历经二十余载的实践让我们意识到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体会到垃圾分类知易行难,更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工作既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举措。那么,政府、企业、居民能够为垃圾分类做些什么?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
政府引导,做好顶层设计
垃圾分类是“小事情,大文章”,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政府要主动引导全社会认识到垃圾分类是一场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甚至是生产力促使生产关系变革的突破口,是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具体行动体现,是提升幸福感和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认识垃圾、管理垃圾、处理垃圾已经成为城市治理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二十年的垃圾分类试点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换来了对垃圾的认识,倒逼机制使得垃圾分类备受重视和关注,从“填埋”还是“焚烧”之争到“我们分了类、到头来还是混装混运”的担忧,提醒政府在引导的同时,要做好顶层设计,从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出发,保护好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呵护好人人参与的热情,安排好各种服务资源的配套,通过土地安排、政策配套和培育构建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交易平台等举措引导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引导企业具体实施垃圾的分类处理。特别要强调的是,政府的行政管理举措应建立在法治基础上。
企业主导,垃圾变“矿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不分类的垃圾只是“垃圾”,分好类的垃圾却能成为城市矿产、资源,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应当成为打赢垃圾分类这场战役的主力军,依靠企业构建城市垃圾分类大物流云数据管理系统,涵盖广州的城市矿产物流信息和各街道资源分流信息,为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研究运力调整和设施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比如,广州荔湾西村街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全面掌握了街道垃圾分类情况数据,可作为广州市推动垃圾分类运输和设施规划建设的依据之一。垃圾分类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垃圾通过分类变为城市矿产,一旦成为矿产资源,就会产生交易和利用的需求。因此,搭建交易监管平台就变得十分重要。有了交易监管平台,就可能将目前的隐性产业转化成为显性产业链,形成巨大的市场和社会需求,从而带动行业的发展。笔者建议,广州市可建设统一的垃圾分类物流信息管理平台,采集物流集散地标准化收储的入仓数据,定期统计各街道各类物资分流的量,来评估街道垃圾分类带来的资源增量成效。常态化推动街道垃圾分类工作需要依托更专业的机构来运作街道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街的案例值得全区展开并进一步在全市范围推广,进而总结形成垃圾分类的“广州经验”。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是广州市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的经验。垃圾分类是前端和源头,收储运和中转站是中端,处理设施是末端,各阶段的系统安排才能确保垃圾治理的成功。因此,政府部门需要为分类回收服务和资源循环处理提供落地的空间规划和补贴政策。针对干、湿垃圾分类回收服务落地,需要考虑调整垃圾吊装上车点,改造垃圾压缩站设施;针对有害、低值垃圾及大宗家具等回收服务落地,需要设立社区投放设施或临时堆放点,设立街道暂存设施或装车点,建设物资收储和交易的区域集散地;针对资源分流后的资源循环处理产业落地,需要建设资源循环处理的产业园区,从而培育形成城市矿产资源利用产业链。
人人参与,文明新生态
人人都是垃圾的创造者,人人都有责任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整个垃圾治理体系的源头环节,做好垃圾分类对于垃圾治理会起到事半功倍乃至事一功十甚至事一功百的效果。现在广州市已经基本建成了1.4 万吨/年的焚烧能力并且已经大大改善了分类收运系统,而且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探索,主管部门已经找到了系统化治理垃圾的解决方案,已经为人人参与提供了条件保障,全面实施垃圾分类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这场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变革中,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在推进过程中,深刻思考“我”与“我们单位”能为垃圾分类工作创造什么条件。引导机团单位和群众主动分类,让更多的可再生资源分流到资源循环工业处理,降低现有垃圾处置设施的工作负荷。引导市场上的各种社会资源,提供贴近群众的各项分类回收服务,抽取出原本被人投放到垃圾桶中的各项资源,不断提升垃圾桶中厨余垃圾的含量,使其逐渐达到大规模工业化处理的纯度要求。具体做法上,实事求是地推进分类,要方便操作,先易后难,例如突出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其他归一类。垃圾产生过程和情况千差万别,分类做法要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资源要定点回收,垃圾要定时回收;撤桶有步骤,资源投放更方便。此外,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效果宣传,对于机团单位,做法可以不同,只要有回收服务接入,必然形成资源分流;对于街道,资源分流量越大,街道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就越好。
重视垃圾分类绝不是小题大做,要做好有难度。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和人人参与,做好垃圾分类把垃圾治理发展成为符合新时代生态文明要求的新兴行业,通过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不断提升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水平。(本报综合)
编辑:chenguo
上一篇:
做优乡镇宣传服务乡村振兴
下一篇:
数字经济平台将成为带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的核心动力—— 服务业数字化是稳增就业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