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理论探讨 >> 正文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探究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4-12-30 09:3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基于学生宿舍为主要活动场域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是“三全育人”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几年来,全国高校持续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从2019年开始试点到2022年全面推广,现已覆盖至1447所。以“三全育人”为中心,“一站式”学生社区建什么、怎么建已成为高校思政育人和实践探讨的重要课题,“一站式”学生社区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赛道。

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是实现“三全育人”实践体系的纵深发展

筑牢全员育人新基座。“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高校开展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全员育人是凝聚育人合力的基点,全员育人的要素是人,要求高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育人主体,而不仅仅是辅导员或者专任教师的职责。“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体现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各方面、各环节。作为教育生态链中核心组成部分,全体教职工和学生都参与到学生社区管理中来,厘清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可以解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各教育主体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等问题,构建社区育人共同体。从而聚合全员力量,在发挥各类人员育人优势的同时,形成全校一盘棋的全员育人合力。

搭建全过程育人新平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具有丰富的育人内涵。充分发挥其在全过程育人方面的优势,是适应教育动态发展特征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大思政课”拓宽了传统思政课堂的深度和广度,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全过程育人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链接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贯穿学生社区始终,以空间建构为基础,涵盖学生学习、生活、实践、就业等各个环节,满足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既是对学生教育活动的全面覆盖,也为完善整个教育体系搭建了平台。

打造全方位育人新矩阵。全方位育人指在教育全领域内实现育人对象的全面发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利用党建引领、人员入驻、服务下沉、管理协同等举措,整合校内校外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实现平台联动,促进资源整合,着力构筑“课前课后同频、线上线下同步、校内校外协同”的一体化、立体化德育格局和思政教育网络格局,彰显育人格局的全时空全要素。综上所述,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成长型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是实现“三全育人”实践体系的纵深发展。

“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中存在的现实困境

“三全育人”理念亟待提升。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社区不同程度存在重管理服务、轻协同配合的现象,对学生社区“三全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育人工作尚未进行全局考量,在思想上还未充分形成普遍共识。片面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区学生管理主要是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入驻学生社区也局限于学工和后勤服务人员,思政队伍难以下沉到学生社区,无法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对于学生社区育人理念认识不清,对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社区育人实践缺乏统筹规划,下沉学生社区人员对这种教育模式认同度也不高。有的学校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仅作为一项临时性任务突击来做,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导致“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与管理演变为一般的学生管理工作。

综合保障能力不足。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最关键的挑战是硬软件资源的限制,一个成熟完善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充足的资金和硬软件保障。高校扩招后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高职院校原有的硬件资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而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趋势,导致生育率下降,对高职院校带来的首要影响就是生源减少,高职院校更重视技能培养和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的资源投入,无法承担高昂的建设费用,资金投入捉襟见肘成为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同时,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前期调研不够、工作方案不合理,学生社区提供的服务不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的学生社区在服务大厅的硬件等方面投入较大,但在人员配备、文化建设、活动阵地方面比较单薄,学生参与度低且并不认同。一些高职院校打造的样板式学生社区大多属于“盆景式”观赏平台,许多设施设备的更新维护也不及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一站式”社区管理与服务。

“三全育人”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一些学生社区组织领导管理较为分散,育人工作呈“碎片化”状态。主要表现在管理部门与二级学院相互间沟通不到位,一些学生社区管理普遍存在权责不清、职责交叉现象。受投入不足、空间受限等因素影响,“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不够完善,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导致工作推进过程中缺乏明确的依据和规范,工作队伍、人员考核体系没有制定相关培训和激励机制,部分学生和员工的参与度较低。同时,学生社区管理信息化水平不够,线上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整体服务效率也不高,很难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实现“三全育人”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坚持党建领航。学校党委要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纳入“三全育人”体系,推动党建引领端口前移,将全校教育教学资源汇聚在学生社区,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格局。坚持党建齐抓共管,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主要阵地,将全部党支部、全部党员纳入学生社区,校领导驻点联系各二级学院党组织,二级学院党组织定点联系社区党支部,实现党建网格化管理。做到党员示范引领,充分发挥社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学生社区主题党日团日、政治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完善“社区—楼栋—楼层”三级学生网格化管理体系。选树党建品牌,建设学生社区党建服务阵地,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样板寝室等,构建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新模式。

集聚育人合力。做好“一站式”学生社区的顶层设计,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身边。统筹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专兼职辅导员、后勤服务等队伍建设,明确牵头单位、协同单位、实施人员职责、分工。加强培训管理,制定奖惩激励制度,把学生社区教育管理工作融入思想政治、文化引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推动学生社区从生活区域向育人场域的递进升级,实现社区学生思政教育、生活服务、文化建设、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积极与社区居民、合作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拓展育人覆盖面。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社区建设,建立社区服务平台,进行资源整合、流程优化、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构建促进师生紧密互动的和谐环境,打通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推进学生“三自”教育。高职院校构建社区育人共同体,主体是学生,本质上也是为了更好服务学生。较之普通本科高校学生,高职学生在学习方式、自我约束方面可能有所差距,而在学生社区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够更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社区建设成效。如选拔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成为学生社区的管理和服务骨干队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生社区管理的积极主动性,推动学生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各项事务;如建立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推选社区代表,就社区管理和服务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常态化开展学生社区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生态氛围,为学生将来顺利走出社区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在社区教育中推动建立学生成长成才价值自我评价体系,挖掘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可塑性优势,在学生自我教育中激励学生自信自强。

陈宝珠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广泛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共识
下一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