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亚平 通讯员 余茹
元旦前夕,通城县大坪乡大坪村75 岁的老党员胡友全辗转来到市里,将一 面锦旗送到了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礼高的手中。
这一面锦旗上写着“精准扶贫真抓 实干,关心群众情深意切”16个字。
胡友全还现场赋诗一首:市教精神 众所崇,奋战一线驻大坪,革命情感春常 在,肺腑恩深谢意浓。 寒冬送暖助扶贫 近日,大坪村大坪幼儿园、大坪完小 和杨部中学的校园里,热闹非凡。
这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市教 育局副局长李祖习带领市教科院、温中、 市外校、实小干部教师 13 人,赴此开展 “送教下乡”活动,为大坪的孩子们送上 精彩纷呈、妙趣横生的示范课。
课后,各学科老师们还面对面交流 研评,用实际行动,搭建起城乡教育联系 的桥梁,促进城乡教育资源互补。
去年12月,副局长王丽君率体卫艺 科、市外校、实验小学干部教师和校医赴 大坪开展“送医、送药、送艺术、送普通话 下乡”活动,指导村民们跳舞唱歌、学讲 普通话,为他们免费体检、发放药品,丰 富村民精神生活。
去年 7 月,副局长张海泉组织局机 关及市直学校开展“我为农家书屋捐书 “活动,累计向大坪村捐赠农村实用技术 及科普、文化教育等各类读物 1000 余 册,改善了农村阅读资料匮乏的情况。
去年,市教育局把大坪乡教学点“精 准扶贫”计划作为一项实现教育均衡发 展的长期举措,满足了教学点多样化教 学活动的需求,使农村偏远地区的孩子 得以全面发展,奠定了学生掌握知识、改 变命运、造福家庭的基石,促进了乡镇教 学点学校义务教育均衡的良性发展,也 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
基地建设强筋骨 大坪村现有 14 个村民小组,592 户,2728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36 户,1003 人。村大、户多、人多,贫 困人口占比 36%,脱贫攻坚任务比较 大。去年,市教育局一行来到大坪村,地 图显示是 117 公里。距离好远,但如何 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教育部门有自己的 精准扶贫作为。
一年里,这条通往扶贫的路,市教育 局扶贫工作组的干部们往返了 48 趟。
他们坚持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情助力 扶贫。不仅送教下乡,还多次开展灭荒、 植树、送果树苗等活动,让大坪的山更 青、水更绿、天更蓝、地更净。
大坪村生产结构单一,集体经济基 础薄弱。2018 年,市教育局给予了 20 万元经费支持,并争取到了其他支持资 金近60万元。
去年 5 月,市教育局争取市农业局 支持,多方筹资建立47亩油茶基地、1个 白芨中药材基地、4个蔬菜大棚基地、龙 虾养殖基地、勾藤套种紫苏基地,同时筹 建艾叶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
副局长汪金月率市教育局职成教 科、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咸宁职教(集团) 学校养殖业种植方面的专家赴大坪村, 上门为贫困户提供油茶、药材、大棚蔬菜 种植和猪羊鸡鸭鱼苗养殖等方面的指 导。
在这场决战决胜的攻坚战中,市教 育局全体同志和大坪村全体村民有蓝 图,有举措,有情怀,更有“不获全胜决不 收兵”的信心和决心。
涓涓爱心汇长河 大坪村地处药姑山脉,偏居一隅。 因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留守儿童较多。
去年 6 月,副局长李祖习组织局机关及 二级单位10来位女干部职工,赴大坪村 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勉励他 们多读书、读好书。结对之后,爱心妈妈 密切联系结对孩童,送衣送物,保持密切 联系。
大坪村距离乡中心小学较远,孩子 上学大多需要乘车和办理午托。这对贫 困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市教育 局从局机关节省出的办公经费中拿出5 万元,对贫困生进行叠加资助,副局长龙 海燕带队走访81名贫困学生家庭,确保 资助落到实处。
在强化教育职能的同时,市教育局 还特别注重借助社会力量帮扶助学。去 年 7 月发起组织“爱心助学在行动”活 动,来自广州、内蒙等地的 11 名爱心企 业家成功结对该村12名贫困学子,从去 年秋季学期开始,每月给予资助,直到孩 子们完成大中专学业。
大坪村不仅瑶文化底蕴深厚,还是 一个红色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 争时期,革命烽火燃遍了药姑山及周边 地区,村里至今还留存着许多革命遗 址。驻村工作组多方争取支持,在村里 组建起了一支瑶族风情文化活动队,新 建了一个村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一栋 具有古瑶风情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弘 扬当地瑶族特色文化,以文化助力精准 扶贫。
去年,市教育局领导干部共开展了 20余次扶贫主题活动,组织市直教育系 统干部4个大轮次、多个小批次、100余人次结对帮扶、入户走访慰问活动。
编辑:chen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