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丽 通讯员 冯东山
楠竹之乡,一到春日便竹笋遍野,笋衣一层层地剥落,废弃林间。赤壁市实验中学华舟校区手工坊,将它们收集起来,用于作画,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笋衣画。
去年,该工作坊参加湖北省黄鹤美育节艺术实践工作坊展出,荣获省级二等奖。今年,在全市第十一届美育节活动中,荣获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
挖掘笋衣魅力为美育添色彩
13日下午,走进赤壁市实验中学华舟校区笋衣手工坊,《清明上河图》《草船借箭》《羊楼洞古街》《重峦叠峰》等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笋衣画挂满墙壁、摆满工作台。
远远望去,这些笋衣画似金箔拼贴而成,在阳光的折射下呈现出金属般的光泽;走近一看,又似精致的刺绣,丝丝纹理清晰。画中人物神态惟妙惟肖、山水景观古朴雅致,令人叹为观止。
美术老师万小平正带着学生,聚精会神地修理着笋衣。只见,他们用小刻刀灵巧地依照笋衣的纹理刻画着,小心地剪切开,再娴熟地贴在一旁的贴在画板上。
赤壁市实验中学校长钱建军介绍,咸宁是有名的“楠竹之乡”,人们钟情竹材、青睐竹笋,竹梢竹叶也被利用,而笋衣却少有人问津。
据资料显示,笋衣曾被用来做鞋。唐代时,笋衣鞋被诗词墨客当作馈赠品。宋代时,笋鞋很盛行,僧人对笋鞋更是情有独钟。早年,赤壁也有以笋衣做鞋的传统。但总体而言,人们对笋衣的利用和赞美有一定的局限性。
何不开展笋衣艺术品设计与制作,秉承竹文化传统,挖掘笋衣的艺术魅力,为生活和美术教育教学增添色彩?赤壁实验中学前任校长余先德产生这一想法。
2015年春,该校开始《笋衣艺术品设计与制作》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一方面弥补竹文化此项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编写校本课程,荣获各类奖项
当日,在笋衣手工坊,钱建军递给记者一本教材——《笋衣艺术品设计与制作》。
翻开校本教材,总共有十三课,如《奇妙的笋衣》《笋衣剪贴画的设计与制作》《笋衣剪贴连环画的设计与制作》……每一课都包括导学、表现形式、制作方法与步骤、制作提示等等,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钱建军介绍,这是课题研究与实践的成果之一,它包含了学校领导及课题组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笋衣艺术品设计与制作》课题敲定后,该校组织20余名骨干老师进课题组,聘请了课题组专家团队,还特聘本土笋衣艺术品专家余炳生担任指导老师。
校本教材的设计依据国家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设计标准。基本要求一是学生学习关(基础、兴趣、能力)做到“以学定案”,二是学习学情关(情绪、意向、障碍)做到“以情定案”。
编写过程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课,集体研讨,优化教案,师生共用”原则,在进行备课组集体研讨时,以主备教师为中心发言人,主备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及课堂教学要求,对自己编写的教学案加以阐述,教师进行讨论,生成教学案。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校本教材终于完成。师生共同创造出了一批有珍藏价值的获奖作品,如《毛泽东素描》在湖北省黄鹤美育节艺术实践工作坊中,荣获省级二等奖;《笋衣书画》在全市第十一届美育节活动中,荣获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
废物华丽转身,学生乐在其中
2018年,响应赤壁市教育局名校托管薄弱学校,赤壁实验中学托管华舟学校,实行“一校两区”。校区命名为赤壁市实验中学华舟校区,定位为寄宿制学校。
一所学校,除了分数,还要有“诗和远方”,只有这样,才能润泽青春少年,帮他们变成“最好的样子”。因此,华舟校区成立“笋衣艺术实践工作坊”,每周两节美术课,另外周日下午专门给寄宿班孩子上课。
“笋衣艺术实践工作坊”是在国家颁布的美术教育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和本土、学校实际相契合的一个拓展和延伸,一年多来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八年级学生余锦雯是《毛泽东素描》的参与者之一。她说,用笋衣创作,乐趣很多,不仅让她变得耐心、细心,还增强了她的想象力。
八年级学生李涵说,笋衣画对细节要求很严格,稍不留意就会失败,他们必须静下心,慢慢雕琢。同时,笋衣画对颜色搭配、明暗关系也有要求,一年来,她这方面能力得以大大提升。
采访中,记者发现,学生们用乡间废弃的笋衣创作出了无数精美作品,有乡村风貌、生活场景、风土人情,也有动物、人物、鞋帽、包包。学生们乐在其中,笋衣艺术设计与制作也逐渐成为了学校一张亮眼的名片。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战疫情,玉泉校区这样做(一)
下一篇:
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公开招聘2020届公费师范生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