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咸宁名校 >> 正文

播撒希望的火种 ——记湖北科技学院星火支教团队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22-02-25 10:14

近日,中央宣传部等15部门推选展示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优秀团队”和“服务标兵”名单,湖北科技学院星火支教团队入选“优秀团队”名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带着这份初心,支教成员们一次又一次踏上了播撒希望的旅程。

青春在支教生涯中闪光

“星火支教”是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余光强老师和学生刘金龙于2011年注册成立,由共青团湖北科技学院委员会与该校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联合主办,已历经10届的暑期社会实践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活动的团队。

“我们去支教的初心,就是为乡村的孩子打开一扇窗,为他们种下一粒梦想的火种。”刘金龙说,因为自己的教师梦,就是支教老师种下的。

“小学时,村里来了一群支教老师。是他们让我窥见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刘金龙的家乡甘肃会宁地处黄土高原,是红军会师之地,也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常年干旱。“小时候家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里的孩子目光所及,只有这脚下的一方黄土地和头顶的一片蓝天。”

2011年—2018年,余光强老师担任团队指导老师,后来团队陆续不断加入了新的指导老师,例如卢瑾老师等。该团队利用暑期赴西北地区和咸宁通城开展关爱山区留守儿童教育的支教活动。

第一次到西北黄土高原支教,是一趟艰苦的旅程。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数次转车换乘……8位志愿者带着16个行李箱,装满文具、书籍等捐赠物,跨越千里来到会宁县金塘小学。当他们带着疲惫和兴奋走到校门口时,几十个孩子早已等候在此,抱着地瓜、土豆迎接新老师。

星火支教团队的一位女生成员重温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小女孩,想给一颗糖给她吃,这颗糖对这位小女孩来说是很珍贵的,所以,小女孩轻轻的将她的手掌掰开,将糖轻轻的放入她的掌心,再轻轻的将她的手合拢,然后既开心而又腼腆的望着她笑。在女生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大家仿佛看见了那位小女孩天真的模样。

把知识和理想传给孩子

2021年6月,湖北科技学院星火支教志愿公益团队的大学生们,在甘肃省甘谷县磐安镇四十铺小学开展公益支教活动,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

“老师们上课教得非常认真,而且也特别的和蔼,我们在一起的时光非常的快乐开心。” 这是六年级学生石洁茹说的心里话。在甘谷县磐安镇四十铺小学,志愿者们认真地给同学们上课,他们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和精彩的课堂讲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收获了知识。

由于年龄差距不大,星火支教团成员在服务学校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哥哥老师”“姐姐老师”,他们一边适应当地生活环境,一边传道授业解惑。

志愿者郭杨艾是第一次来甘谷支教,在和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纯真的笑脸和眼神中对知识的渴望,深深地感染了她,也让她对支教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刚到时,有支教成员水土不服,有时讲完一节课,时不时要喝茶润润嗓子。看到一些学生普通话不太流利,大家就自学当地语言和孩子们交流,手把手教学生写作文、画画、练体操等,很快和学生打成一片。

学校缺哪门科目的教师,支教团成员就结合自己专业主动“顶上”。多年来,支教团成员先后在服务学校承担了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支教团成员还发挥专业所长,开设英语剧表演课、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纪录片赏析等选修课。

“把知识和理想带进来,把梦想和力量送出去,就是我们来这里的意义。”大家并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多了不起,只想尽自己所学所长,最大限度利用优势资源、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带动、激励孩子们成长。

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

从开始的零星几个人、到形成规模的专业支教团队……随着成员数量的增加和校方、社会各界的支持,支教地也不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届届的支教团成员见证着这些可喜变迁,并在其间留下自己的青春印记。

“没想到自己当年的小梦想,现在变成了全校的大梦想。”时隔多年,星火支教团队发起人刘金龙重回母校湖北科技学院。如今的他,是甘肃省会宁县的一名乡村教师。

星火支教第一届夏令营的受益学生,河海大学大四学生高佩,专程来咸宁参加湖北科技学院星火支教团队十周年庆典暨互联网+红色筑梦之旅启动仪式活动。他说:“感谢星火这十年,为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点亮梦想。”

值得一提的是,在支教过程中,星火支教团队结合实际,打造了独有的“3+支教模式”,即“顶岗支教”+“网络直播课程支教”+“乡村夏令营支教”的3大支教主题模块,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匹配相应的支教项目,实现了播种梦想、灌溉梦想、呵护梦想、连线梦想的长期支教目标。

从成立初至今,星火支教团队的足迹遍布甘肃会宁、临洮、甘谷、咸宁通城等地,曾获得团中央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在西北和咸宁引起广泛的社会效应和宣传报道。

11年来,团队共有超过500名青年志愿者,为9000余名乡村儿童提供了持续性的支教服务,有效服务总时长超过12万小时。团队还积极筹措资金,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自身开展义卖活动以及公益机构等平台,累计捐款捐物约30万元。

“一两个人的力量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如果我们一批人持续努力地做下去,总能让支教地发生一些变化。”令大家感动的是,由于成员们各自的支教经历,也发动了身边不少同龄人选择支教、关注基层农村教育。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希子


编辑:何珊

上一篇: 雷锋精神代代传 志愿服务见行动 咸安区实验学校开展2022年“学雷锋”活动
下一篇: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温泉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