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上犹陡水湖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瑞金沙洲坝)
龙南关西新围
赣州,千里赣江第一城。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座韵致清幽的南国宋城,见证了一段风云际会的峥嵘岁月,浸润了一种色彩斑斓的客家文化,更滋养了一派峻伟秀美的自然风光……
900多年前,苏东坡有诗称赞道“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800多年前,辛弃疾有诗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7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写道“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走进赣州,置身于这片红色的土地,追寻着革命先辈的足迹,一时间仿佛走进了那段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走进了那页浓烈滚烫的红色记忆;赣州山清水秀,生态优美,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6.2%,享有“生态王国”“绿色宝库”的美称;有“东方的古罗马”之称的600余栋客家围屋演绎着积淀深厚的客家文化,折射出客家人的迁徙历程,民俗风情绚丽多彩;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神秘堪舆文化,更让世人增添了对这片神奇土地的向往;现在,赣州仍保存有全国最为完整的宋代古城墙,这里还有古瓷窑、古浮桥和古石窟,它们在岁月深处诉说着赣州千年古城的厚重历史文化;散发着宋城风华的文清路商业街,展现了宋城赣州的独特风韵。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走进赣州,便走进了一道风景线,走进了一个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交融,红色文化与客家风情辉映,古朴与现代并存的富丽江城。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旅游行业乘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围绕把赣州建设成为区域性旅游中心、著名的红色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粤闽、港澳台地区后花园,精心谋划,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全市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A
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努力促进旅游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
去年以来,全市旅游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赣州区域性旅游中心建设步伐,积极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努力促进我市旅游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
强化政策引导。相继制定了《赣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赣州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赣州市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方案》《赣州市投资“旅游+文化”设施项目贷款财政贴息暂行办法》《赣州市内地接旅行社奖励暂行办法》《赣州市外组团旅行社奖励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推动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业项目。
强化项目带动。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旅游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策划包装并着力推进三江六岸旅游观光带、森林小火车(含陡水湖景区)观光度假旅游带、中央苏区红色旅游长廊等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上报新建、在建和续建重点旅游项目58个,总投资372.5亿元,到位资金28.67亿元。58个项目中,亿元以上的项目41个,总投资361.1亿元、到位资金23.82亿元,分别占项目总数、总投资和到位资金的72.41%、96.93%和83.09%。有序推进了瑞金红色旅游景区创国家5A以及赣南客家围屋申遗等重点工作,加快赣州旅游集散中心以及瑞金、龙南旅游集散次中心的开发建设步伐。
强化资源整合。依照构建开放式网络模式和与主体市场对接的原则,按照《赣州市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方案》的要求,有效整合全市重点旅游资源,完善航空、铁路、公路、旅游厕所、酒店、餐馆、购物、娱乐、标志系统、景区项目设计、游览环境等配套建设。大力整合旅游资源,探索构建旅游行业大联盟,拉动旅游消费,扶持培育各大旅游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强化市场营销。在央视投放了“红耀中华·客盈天下”“江西风景独好”“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赣州”“传承红色文化、弘扬苏区精神”等旅游宣传主题广告。在北京至深圳3趟列车开展“赣州号”旅游品牌专列。先后在北京、广州、香港等地组织开展了旅游推介会、新闻发布会和旅游联谊会,组织参加了不少于20次的各地旅游推介会、交易会、博览会、招商会,编制并发放了《魅力赣州旅游指南》《赣州市民旅游手册》以及魅力赣州旅游景区折扣优惠春节贺年卡等旅游宣传资料100多万份,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乐途旅游网设置了“爱旅游、爱赣州”的网页,展开了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西客站、高速城际客运大巴车载视频、高速公路户外高炮以及深圳至北京、厦门至北京专列等各种媒介平台上的旅游宣传广告攻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百万巨奖征集赣州旅游形象标识及摄影文学作品活动。
强化行业指导。指导各地严格按照旅游各项标准和规范要求开展景区创A、旅游饭店创星(创绿)、旅行社创星、乡村旅游示范点创A和导游员创星活动,促进“五进五创”工作取得新成效。各地各部门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协调配合的高效、高位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B
做大做强红色旅游让游客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一送(里格)红军,(介子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子个)缠绵绵……”前不久,在瑞金叶坪革命旧居边的绵江河上,身穿红军军装的福建游客何振东正热情地参加景区组织的“十送红军”情景表演,唱得非常投入。他说:“这种让游客参与其中的表演活动形式新颖,能让游客更加深刻地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赣州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十二大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一处处革命遗址,正逐渐成为后人探索红色遗风,追寻先烈足迹,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旅游胜地,许多游客纷至沓来。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红色旅游不断升温,去年我市红色旅游景点接待游客718.6万人次,同比增长35%;红色旅游收入50.7亿元,同比增长38.9%,红色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市有红色旅游景区73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2处,3A级旅游景区1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条,江西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3条。
在红色旅游龙头的带动下,我市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去年,全市旅游接待游客1764.77万人次,同比增长26%,高于全国增幅1.85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135.7亿元,同比增长40.8%,相当于全市GDP的10.16%,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增幅1.32和5.65个百分点。
C
积极推动旅游融合发展
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整合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打好赣州文化旅游特色牌,让灵山秀水产金出银,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15处、3A级旅游景区3处,申报省4A级乡村旅游点8处,基本形成了以观光游览为主,包括休闲度假、康疗保健、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成功创评星级饭店53家(四星12家,五星1家),设立旅行社65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1家,三星级旅行社10家,培养导游人员1600余人,旅游从业人员超万人。
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增强。与广东省旅游局签订了全国第一个跨省区的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与韶关、清远、郴州、永州、贺州拟定了粤北湘南赣南桂东(四省六市)区域旅游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打造区域旅游联盟,推动无障碍旅游。同时,“赣粤闽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协会”、“红三角”区域、海西区域旅游协作机制更加健全,区域合作能力不断提升。
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仅今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204.89万人次,同比增长33%;旅游收入88921.51万元,同比增长48.9%;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615.61万人次,同比增长25.34%,旅游总收入124.24亿元,同比增长26%。接近去年全年总量,有望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的目标。
如今,我市旅游景区焕然一新。除了全国闻名的红色故都瑞金、长征第一渡于都、将军县兴国等红色旅游资源外,赣州还拥有宋城文化、客家文化、畲族风情文化等多种特色旅游资源,以及三百山、陡水湖、小武当山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温泉资源。游客在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时空中穿行,在婀娜多姿、清新怡人的青山绿水中徜徉,品尝浓香的客家擂茶,远离城市的喧嚣,身心得以彻底放松。
D
创新方式提升质量
为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建设添砖加瓦
10月10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全国60个样本城市中,赣州排名第44位。此前,赣州市在第一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中排名第60位,在第二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中排名第58位。第三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中排名,比第一季度上升16个名次,比第二季度上升14个名次。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赣州旅游,提高游客满意度。我市创新方式,从提高旅游质量入手,开辟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努力为游客提供最优、最好的旅游环境和服务。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旅游标准化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积极建立和实施全市星级饭店、旅行社、导游人员、A级旅游景区的规范管理和市场退出机制,有5家旅游酒店管理公司进驻赣州,5家酒店被评为2011年度“全省旅游星级饭店20强”。全市旅游发展环境、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开辟旅游精品线路。以市场为导向,以重要节点和精品景区为主要载体,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在旅游市场上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特色旅游产品,精心培育以瑞金、会昌、寻乌、宁都、石城、兴国、于都为主的“红色经典之旅”“共和国摇篮之旅”,以赣县、龙南、安远、定南为主的“客家摇篮·东江探源之旅”、以上犹、大余、崇义为主的“纵情绿色生态之旅”以及赣州市中心城区为主的“江南宋城之旅”等旅游精品线路。规划建设好赣州城区一日游、城郊一日游及“红色故都·客家摇篮”黄金旅游线路和绿色生态游、红色经典游、客家风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目前,已构建形成了以观光旅游为主,集生态休闲、养生度假、文化体验、康体保健等多元化旅游产品,赣州红色旅游、客家风情旅游、山水生态旅游、温泉度假旅游以及自驾旅游、商务旅游、城郊休闲旅游已成为赣州消费旅游的热点。
积极探索和推进智慧旅游建设。进一步加强赣州旅游信息平台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积极探索数字景区智能化、酒店智能化、旅游交通智能化、旅游网站智能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无线城市掌上旅游”“赣州智慧旅游网络化移动办公(执法)系统”“赣州市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赣州市智慧旅游数字营销平台”“赣州市智慧旅游一卡通平台”“赣州市智慧旅游景区监控平台”“赣州市智慧旅游导游助手”“赣州智慧游助手”和“赣州市智慧旅游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工作,为游客提供导航、导游、导览、导购“四导”全功能智慧旅游服务。
“《若干意见》提出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列入国家旅游发展战略,为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旅游局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以全面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主抓手,卓有成效地推进我市旅游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争取早日把赣州建设成为区域性旅游中心、著名的红色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粤闽、港澳台地区后花园,为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建设添砖加瓦。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安 香城泉都美 双节客盈门
下一篇:
南丰加强旅游市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