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通讯员周斌报道:4月2日,通城县文化馆组织陶艺非遗传承人杨联云、杨敏、桂宏伟走进隽水、城关中学,为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陶艺手工体验活动。通过“非遗课堂+实践互动”的形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陶艺之美,触摸千年技艺的温度,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
据了解,通城陶瓷的历史可追溯至四千多年前。从尧家林古遗址出土的大量陶鼎、陶碗可见,早在新石器时代,当地先民就利用丰富的陶土资源,开启了制陶活动。通城陶瓷制作以当地黏土为原料,经选土、炼泥、制坯、装饰、烧制等工序完成制作。常见的陶器有陶壶、陶罐、陶碗等,造型质朴实用。通城陶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精美的造型、细腻的工艺以及独特的装饰,展现了民间艺人的智慧与创造力,陶瓷技艺的传承对于保护和弘扬通城传统技艺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人杨联云老师以“拉坯成器”为切入点,演示了揉泥、定中心、拉坯、修坯等传统技法,泥坯在指尖翻飞间逐渐成型,引得学生阵阵惊叹;杨敏老师悉心指导学生陶艺基本功,手把手示范拉坯技法,耐心讲解泥性与塑形要点。学生专注神情与陶土流转间,件件作品雏形初现,传承非遗匠心从基础扎根;桂宏伟老师展示了“刻花点彩”技艺,以竹刀为笔、泥坯为纸,寥寥数刀勾勒出花鸟虫鱼,再施以天然矿物颜料点染,一件件灵动的陶艺作品跃然眼前。
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学生们纷纷挽起衣袖,化身“小小陶艺师”。从揉泥塑形到刻画装饰,从素坯上色到作品晾晒,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匠心”真谛。“每一道工序都藏着匠人的心血。”一名参与活动的学生感慨道,通过亲身体验,非遗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的艺术生命。
此次活动是通城县文化馆“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的第三站。近年来,通城县以“非遗+教育”为抓手,通过非遗展演、技艺传授、校本课程开发等形式,将拍打舞、陶艺等非遗项目带入校园,构建起“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的文化生态。
通城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馆将在学校设立“非遗传承基地”,定期开展陶艺等主题活动;编写乡土非遗教材,推动非遗技艺融入美育课程;举办校园非遗文化节,搭建青少年非遗创新实践平台,让更多学子加入非遗传承的行列,成为文化守护的“新火种”。
编辑:hefan
上一篇:
赤壁市文联开展“作家茶人心连心”主题活动
下一篇:
解锁春游新玩法 崇阳开通3条航空游览线路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文谨、通讯员王远远报道:17日上午,市委党校举行2019年下半年主体班开学典礼暨“不忘初心、牢...
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下称遗产日),今年遗产日非遗活动的主题是“非遗传承健康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
刘源望(武汉)有一种传承总是托举着嫩尖尖累了的,都藏在袖子里在不经意时,落下还有一种传承总是以一种集体谢幕的方式先把纷...
出队旗、敬队礼,齐唱队歌,为烈士献花,向烈士默哀并三鞠躬,为烈士献词……庄严肃穆,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少先队员对何功伟...
21日,政协第二联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皮定宇委员对咸宁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了六点建议:第一,...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昌强、通讯员王远远报道:1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小兵,为参加全市组织人事履职能力提升专...
搭上电商,非遗飞入百姓家——首届“非遗购物节”述评(上)光明日报记者张玉玲“非遗直播”,叫好又叫“座”。“非遗购物节”...
穿汉服、逛国风集市等也引领了一波端午新风尚。微博投票:琴棋书画、京剧、武术、舞蹈等国粹艺术580票汉服、团扇、国风美妆、...
”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舞蹈教室,伴随着优美的藏戏唱腔,西藏自治区藏剧团藏戏演员达娃曲珍正向孩子们讲解藏戏...
清明节来临之际,赤壁市实验小学在羊楼洞142烈士陵园开展“祭英烈、学党史、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革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