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11月7日电 今日上午,沈虹光散文集《落地》举行了首发式,这本书被文艺理论家王先霈称作“半部当代湖北戏剧人物志”。书中所记录的基层文艺工作者的状态,引起了众多学者、专家、戏剧工作者对当今湖北地方戏曲濒临灭绝的真实状态的担忧。
地方戏曲传承民间情感 大量戏种濒临灭亡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郑传寅教授表示,有些话剧家看不起戏曲,认为戏曲是封建落后的,是要灭亡的,“有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地方戏,就像是一个90岁的老太太,得了心肌梗死,但硬是有人要把她送到法国去抢救。”但他认为,先进的新文化要接纳,传统的旧文化也是需要的,“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方言,但地方戏剧只有中国有,他承载着民间的情感”。
谈到湖北地方戏的现状,著名戏曲音乐家方光诚先生颇为激动,他表示,1983年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记录中国有300多个戏种,事实上很多都已灭亡。根据他多年的研究,目前湖北共有22个地方剧种,4个声腔系统,这些戏种也都面临着没有传承而自然消亡的危机。
政策支持不平衡 改良戏曲把观众改没了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星认为,在电脑、电视,甚至麻将的冲击下,欣赏戏曲的人少了,但戏剧不会完全消亡。“如今很多地方的老百姓还是喜欢看戏的,而且特别喜欢古装戏。在一个县城里面,看到戏台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在唱,台下几千群众跟着和,戏演完了还要看着戏班子收场。群众喜欢的就是这种同乐的氛围和贴近生活的唱腔”,但樊星同时看到,当今的地方戏处境普遍艰难。国家近年来开展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拿出资金扶持了一些大型剧团。但地方的小剧团,演出的场次有限,也没有名角,一方面缺乏财政的支持,一方面面临观众的流失,和大剧团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以致消亡。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王生铁在前往某县调研当地文艺工作时,一个当地剧团的演员就直言不讳剧团已经活不下去了。剧团里有个演员好喝酒,可是生活又很困难,只好随身带上一瓶酱油和一枚石子,喝水的时候,就用石子沾点酱油,喝一口水吮一下石子。王生铁表示,传统戏曲中的一些特点确实已经不适应当今生活的节奏,需要改变,但不能乱改,“祖宗传下来的唱腔不能丢了,群众喜欢原汁原味的东西。要把不好的改掉,群众喜欢的千万不能改,有的地方就把观众改没了”。
编辑:Administrator
击鼓而战、击鼓而歌、击鼓而舞,这是鄂南文化艺术领域的一枝奇葩——盆鼓。虽饱经沧桑,却历久弥新。 “盆鼓”,又称“...
“干完活,歇歇火,拍拍打打呀咿子哟。我拍你,你拍我,拍走辛苦就快活。拍拍打打真高兴,叫声伙计涨点劲。涨劲拍得事事顺,...
三千年的历史,恍如一瞬。那吴楚交兵的声声战鼓,依然回响在人们的心头。走近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鼓,我们可以聆听...
一个稀有文化物种,在光怪陆离的现代艺林,奇特地芬芳着,这就是咸宁崇阳提琴戏! 在我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提琴戏,...
约2000年前,一个咸宁嘉鱼的牧童,用脚下的泥土,捏成世界上第一个泥哨子,这就是被称之为“天籁之音”呜嘟的前身。 说...
12月6日,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活动将于12月19日在北京开幕。省豫剧二团的豫剧《程婴救...
近日,上海沪剧院传出消息,经典沪剧《雷雨》将代表上海戏曲院团,于明年1月8日、9日与全国各地区18台剧目一起参加由国家文化...
早在1959年,作为陇剧开山之作的《枫洛池》进京向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一经亮相火爆异常,连演20多场,并两次走进中南海怀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