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热点资讯 >> 正文

通讯:疫中考古——中国与埃及首次联合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0-08-12 15:47

  新华社开罗8月11日电通讯:疫中考古——中国与埃及首次联合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华社记者吴丹妮

  埃及南部古城卢克索的北部,有3000多年历史的孟图神庙褪下了神秘面纱。在中国和埃及考古人员共同努力下,神庙实地景象和出土文物渐渐呈现于世人面前。

  近日,中国与埃及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队发布了阶段性成果报告。2018年11月,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一期工程开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考古队首次赴埃及进行考古挖掘。今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为两国首次联合考古带来全新挑战。

  “这还是我从事考古工作以来的头一遭。”回忆起疫情紧张时刻中的考古工作,项目中方执行领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贾笑冰说。

  孟图神是古埃及宗教中的战神,其形象为鹰首人身。孟图神庙始建于约公元前1391年至1355年,是卢克索最负盛名的卡尔纳克神庙的一部分,而后者是集圣殿、圣亭、塔门和方尖碑为一体的建筑体系。1979年,卡尔纳克神庙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至今仍是埃及最受游客欢迎的景区之一。

  随着中埃文化交流日益紧密,两国近年在考古领域展开合作。2018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埃及文物部签署了《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协议》,中埃联合考古队正式组建。经过一年调查记录遗址现状、初步清理遗址环境,2019年年底考古队正式开启孟图神庙区的考古发掘工作。

  贾笑冰介绍说,项目组此次发掘所布设的探方面积约2000平方米。孟图神庙整个区域开阔平缓,现已探明的建筑遗迹共有22座,几乎全部是砂岩材质的宗教礼仪性建筑,因长期缺乏维护管理,大多数遗迹的保存情况较差。

  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让全球按下“暂停键”,也给项目中的中埃考古人员带来不小压力。“自三月埃及疫情变得严峻后,我们减少了工人数量,只在关键区域保留发掘工人。”贾笑冰说。

  考古队员高伟告诉记者,为了做好疫情下的考古,他们定期派发口罩、保持作业距离,在阶段发掘工作接近尾声时,他们又坚持了两个星期,进行拍照、记录等活动后才结束现场工作。

  本阶段发掘现场工作于今年三月底结束,考古队取得不少重要发现。在孟图神庙西南角附近,考古人员发现一处泥砖铺设的地面,是由相同尺寸泥砖通过黏合物平铺而成,铺设手法十分规整。细看之下,每块泥砖上都有一个椭圆形印章印记,内有孟图神庙始建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登基名。这一发现对认识孟图神庙区早期的建筑分布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铭文研究和修复保护也是考古的重要工作。考古队对被逐渐腐蚀的带铭文建筑石构残块加以保护,通过编号、登记和拍照,为日后进一步研究保存了信息。

  “双方队员紧密配合,基本按照计划完成了本阶段工作。”高伟告诉记者。

  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项联合考古工程整体还处于初步阶段。如果一切顺利,今年年底考古队将重返孟图神庙开展下一阶段发掘工作。“这也是双方考古队员共同的期待。”高伟说。(完)


编辑:trs_zycf

上一篇: 《白求恩大夫》照片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 300多年前的《聊斋》,讲的是今天的故事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