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热点资讯 >> 正文

《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演139场后,他们还在思考什么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20-08-26 10:23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均演出方供图)制图:李洁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与诗意语言联系在一起的,是近两年的“爆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下简称《电波》)。自2018年12月21日,《电波》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亮相至今,这台上海歌舞团创制的红色舞剧已演出139场。一轮轮的“电波热”,让这段红色故事走进了更多人的心灵深处。

在一片赞美声中,我们却听到了这样的声音:“用舞蹈语汇讲故事是演员的强项,但在反复演出过程中,舞剧原本想表达的意境有些许模糊。比如李侠在小光牺牲后的雨中踱步,步伐稍显急促,这个环节应该呈现出依依不舍的牵挂和悲痛。”这段冷静话语,来自8月23日上海歌舞团的一次内部会议,讲话人是上海歌舞团团长、《电波》制作人、艺术监制陈飞华。当晚,红色《电波》回荡在青岛大剧院,完美结束了2020年第一轮巡演的最后一场演出。

千锤百炼方能 “百场如一”,带给所有观众牵挂和感动

《电波》演出近140场,场场一票难求,为什么还要“鸡蛋里挑骨头”?剧院演出重启后,演员们踏上密集巡演之路,他们用演出“丈量”着这片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土地。同时,上海歌舞团敏锐地发现,高强度演出中,演员在心理、生理上都可能遇到一些变化,如何在第一时间自我发现并改正显得尤为关键。

据悉,《电波》每场巡演,专业老师都在观众席监督着舞台呈现和艺术质量,此前已有过多次小范围沟通。上海歌舞团副团长王菁说:“我们希望保持作品创排之初的高水准,特意把所有演员集中到一起,聊聊近期训练和演出中出现的问题。”于是,便有了这么一次特殊的“演前谈”。

交流会简短,但意味深长。陈飞华谈到了亲身经历,他曾两次前往百老汇观看音乐剧《悲惨世界》。“尽管时隔三年,但(《悲惨世界》)带给我的感动没有丝毫变化。哪怕演员可能轮换过几拨,作品依然传递出永恒的敬意。”他感慨地说, “现在,同样有观众打着‘飞的’从全国各地赶来观剧,我希望《电波》可以做到‘百场如一’甚至‘千场如一’,能给所有观众同样的牵挂和感动。”

从前期策划采风,到集中创编排练,《电波》凝结了主创团队无数心血,浸透了汗水和泪水。演员必须不断积累和丰富生活经验,熟悉剧中年代的人与事,才能在舞台上演绎出真实的生活。 “每场演出我们都要百分之两百地全力以赴,表演要逼真,要贴近生活,分寸一定要拿捏准确。只有在细节上做到淋漓尽致,再配合精致的舞段,才能使角色‘立’在舞台上,让演员的每一份情绪和情感都打动观众。”陈飞华说。

每场演出都是 “第一场”,表演的打磨与提升永远没有终点

因疫情与观众分别近半年后,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先后复演。8月23日上海歌舞团才结束巡演,演员们又全身心投入到新的演出里。8月27日起,《朱鹮》将在上海大剧院连演5场;9月下旬,《电波》将开启新一轮全国巡演,计划在近四个月里演出超70场。观众们惊喜地发现,疫情使人与人之间略显疏离,但主创团队与观众的距离越拉越近。

7月1日的《电波》“艺术党课”中,主创代表们和观众分享红色舞剧的创排过程,引领现场党员“穿越时空”重温革命历程,感受初心和信仰的力量;7月25日,主创们做客《LuTalk·青年中国说》,为观众解读“电波”现象;8月16日,《电波》编导韩真、周莉亚来到上海,畅谈舞剧创作中的“她”视角。昨天,陈飞华与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王佳俊走进上海大剧院“对话大师”活动,披露《朱鹮》创排和演出的甘苦,畅谈舞蹈“出圈”后的沉淀与进取。今天,主创团队还将空降上海大剧院淘宝直播间,为观众“云上”导览,“沉浸式”探访《朱鹮》幕后花絮。

舞剧《朱鹮》是上海歌舞团精心打造的力作。创作初期,主创团队曾数次赴陕西洋县、日本佐渡采风,深入了解朱鹮的生活习性,收集影音资料,丰富创作积淀。2014年《朱鹮》首演至今,已在世界各地累计上演250多场。“对我来说,每场演出都是‘第一场’。舞台对演员来说是极强的考验,随时随地可能发生闪失,与之‘对抗’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磨练。”朱洁静告诉记者,演出前再大牌的舞者都同样要在排练厅里摸爬滚打、细心打磨,哪怕是手指与脚趾的小动作也必须精益求精。“从排演开始,表演就在自我提升的路上,永远没有终点。”

在演出、打磨、对谈、自省中,主创和演员们都在成长,表演也越发成熟。渐渐地,技术动作“长”在了他们的身上,情绪转折“烙”进了他们的脑海,每一个角色都住进了他们的心里。(记者宣晶)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七夕节单日票房创纪录 报复性观影来了?
下一篇: 河北对天下第一关城台进行抢修加固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