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热点资讯 >> 正文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该治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时间:2021-05-24 16:3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直播带货出现后,“网络打赏”日益成为网友支持偶像的一种表达方式。然而,从媒体曝光的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来看,这一领域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网络直播领域存在的乱象,相关部门已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整治举措,对“打赏”必须实名制、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单次“打赏”额度合理设置上限、直播账号分类分级规范管理等,作出相应要求和规范。这对规范网络直播“打赏”行为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不过,仍有些问题屡禁不止。究其根源,是利益驱动。从一定意义上讲,网络直播“打赏”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交流互动,而是一种新型商业消费模式和消费文化。一些网络运营商或开发商出于对利益最大化追求的考虑,不惜触犯道德和法律底线。例如,有的网络主播和平台通过一些虚假手段获取“打赏”,如找“托”冒充粉丝、伪造主播人气流量数据等;有的主播利用低俗内容、情感攻势等不当方式诱导粉丝非理性“打赏”。这显然有违公序良俗,挑战人们的“三观”,容易助长不良之风。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直播不容胡作非为。网络直播行业要实现健康发展,必须依法整治直播“打赏”乱象。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对于互联网主管部门而言,要始终保持强监管姿态,持续推进网络直播行业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网络平台“打赏”机制;对于家庭、学校等主体而言,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网络金融意识和个人信用观念,引导他们对各种网络产品保持理性认识;对于网络直播平台、主播及其孵化机构等参与方而言,要自尊、自律、自警,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应有作用。刘晓川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冼星海:人民音乐家
下一篇: 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