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启鹏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纪录片是历史的见证者、现实的记录者,但在讲述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故事的纪录电影《您的声音》中,纪录片不再满足于单向度的观察与呈现,而是以对话者的姿态深入城市治理,通过立体式呈现这条热线的技术逻辑和真实鲜活的案例,并经由观影传播,构建了一个跨越屏幕的公共讨论场域。作品不仅记录了一座超大城市如何通过“接诉即办”机制回应市民诉求,展现了一条热线背后的超大城市治理智慧,更以影像为纽带,重新定义了纪录片作为社会共识连接器与社会治理黏合剂的角色。
纪录电影《您的声音》海报。片方供图
作品叙事看似围绕市民热线的运转展开,实则通过三层对话关系,开启关于城市共同价值的社会实践。
第一层对话在市民与政府部门之间展开。影片中,市民的诉求绝非简单的问题清单,而是转化为具有情感温度的生命故事:90岁老人因无法下楼含泪致电、网约车司机蔡卫因为停车难题彻夜难眠……当街道干部齐勇为协调停车位奔波数月,当有关部门倾注心血推动《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出台,政府的回应同样具象为有情感的行动。
第二层对话关系是技术与人文的对话。影片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元素的展示,并未停留在效率提升的操作层面。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分析30万条市民诉求挖掘政策盲点、AI系统日均实时分类6万通电话并派发工单——这些暗示着科技不仅是治理工具,更是理解城市复杂性的认知框架。当镜头扫过深夜仍闪烁的民生数据大屏时,数字背后是2100多万市民的喜怒哀乐,技术由此成为连接理性与感性的媒介,进而超越工具性实现了价值内涵的注入。
第三层是本土实践与全球议题的对话,寻找超大城市治理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外国记者探访热线、留学生对比国际治理差异等情节,影片巧妙地将北京实践置于全球语境下。暴雨中热线联动应急部门抽排积水的场景,与纽约飓风灾害中的政府响应形成对照;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不易,映射出东京、柏林等都市同样面临的代际公平难题。这种“地方经验、全球议题”的叙事,提供了跨文化对话的可能性。
在表达层面,影片不诉诸政策宣讲,转而聚焦具体案例:蔡卫的停车难题、陈爷爷和程奶奶的电梯等待、外卖骑手的道路坑洼投诉……这些具体而微的故事,构成观众进入治理议题的情感入口。当镜头跟随社区工作者沈佳捷穿梭于住户门前,当暴雨中市民求助的喘息声与热线键盘的敲击声交织,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进入一场身临其境的治理体验。
影片展现了社会生态的复杂性,也保留了足够的叙事缝隙:低层住户对加装电梯的反对、老人深夜拨打热线质疑WiFi信号的副作用……这些未被解决的难题,引发观众思考:权利边界何在?共识如何可能?影片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通过立法讨论中百姓权益与程序正义的思辨、基层调解时原则坚守与人情通达的张力,邀请观众自主判断。
影片未能尽显现实的复杂性,对技术赋能的呈现也较为浪漫化,但在激发对话与行动、凝聚社会共识与推动公众参与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您的声音》的探索表明,在媒介化社会,纪录片不仅是现实镜像的提供者,更是公共对话的发起者、治理共识的编织者、社会行动的倡导者。这部作品的启示在于:城市治理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制度创新与技术迭代,更需要培育市民的公共素养——懂得理性表达诉求、理解治理复杂性、愿为公共利益让渡部分私利。当越来越多观众走出影院,成为人民城市的共建者,《您的声音》便完成了最宝贵的艺术使命:让每条街巷的轻声絮语,汇聚成城市建设的磅礴和声。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微短剧《继承风暴》——突破同质化的一次努力
下一篇:
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今起售票
要认真总结工作亮点,深入挖掘工作中的鲜活经验和有效做法,形成住建领域咸宁经验、咸宁做法。
针对居民自治小区,要挖掘培养出有责任心的领头人,健全账目公开机制,建立一套项目共谋、资金共享、建设共管的管理体系,确...
要综合考虑安全性和成熟度等因素,有序推进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特别是要着力打造一批能够破解城市治理难点问题的数字化应用...
我们要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牵引,推动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创新,扭住重点和关键,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
新华社武汉5月5日电 题:武汉“软硬兼施”让城市治理更精细新华社记者廖君、熊琦“银潭路金银潭医院积水水深15cm”“金银湖...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报道:29日,市委书记丁小强,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率领相关部门,专题调研公园城市建设工...
数说咸宁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 “管”与“治”的一字之差,体现了解决城市生活问题过程中的暖心实意和“绣花功夫”。
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完善体制机制、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善用“市场之手”,走好“经营城市”之路,不断优化配置城...
要加强城市监督管理,壮大群治力量,凝聚社会合力,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