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文艺家采风团赴咸宁创作采风活动录放
▲采风活动出发式现场 曹海河/摄
▲采风团欣赏崇阳洪下“十里画廊” 闻斌/摄
一杆红旗在秋风中猎猎飘扬,上面醒目地写着"湖北省文艺家赴咸宁创作采风团"。在这面红旗的引领下,我省40多位知名文艺家在鄂南大地进行了为期6天的采风。活动的"出发式"于11月28日在市金叶大楼举行。咸宁市委副书记程颖代表市委、市政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采风团团长、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朱莎莉介绍了此次活动的缘起。她说,这次采风选择咸宁是慕名而来,最主要的理由有三:一是咸宁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二是咸宁文化积淀深厚;三是咸宁文联工作成绩突出。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熊召政则从作家的角度高度评价了这次活动的意义。
组织文艺家采风是经省委批准的省文联的一项品牌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楚天万里行,聚焦新农村——走进鄂南。这是湖北省文艺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促进湖北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得力举措。对于咸宁来说,是推动鄂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咸宁文艺事业发展的好机遇。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是他们深入生活、贴近群众、采集素材的好机会。
从11月28日至12月3日,这支雄壮的采风队伍从温泉出发,先后到达咸安、通山、崇阳、通城、赤壁。在这支队伍中,有来自省直、武汉和其它市州的作家、音乐家、书法家、摄影家、美术家、舞蹈家;有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楚剧表演艺术家、器乐演奏家、歌唱家;有80高龄的艺坛骁将;有风头正健的中青年艺术家。这么多明星一下子聚集鄂南,真的让咸宁人感到眼花缭乱,"满堂生辉"。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永泽先生也从繁忙中抽出身来,专程从武汉赶到金桂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对咸宁人民深切的问候和崇敬之情,并再次强调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
6天的采风时间里,天公作美,鄂南大地天天都是艳阳高照,秋风送爽。艺术家们个个都是欢声笑语,满脸喜悦。
采风:感受巨变
采风团风尘仆仆,匆匆而行,对咸宁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他们一边走,一边看,看了城里看乡村,看了企业看农家,无不惊喜于咸宁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曾到过咸宁的文艺家更是感慨万千。
采风团首先来到咸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放眼望去:4000亩平整的土地,一幢幢整齐而有序地林立着的新厂房,一批已建成投产的红牛饮料、今麦郎饮品、沃尔克医疗器械等新项目,让艺术家深深折服于咸宁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大手笔、大气派。在红牛集团,在咸安凤凰工业园,在通城平安公司和玉立砂带有限公司……文艺家们感慨不已。朱莎莉多次在座谈会上慨叹"三个没想到":咸宁的经济发展这么快我没想到!在湖北南部边陲,有这么红火的企业我没想到!有这么漂亮的城市建设我没想到!
采风团还考察了咸宁的旅游业发展情况。从潜山到刘家桥,从李自成墓到洪下十里画廊,从羊楼洞明清古街到古战场赤壁……"游山玩水"中,文艺家感受了咸宁旅游资源的丰富和旅游开发的热潮,了解了咸宁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风民情。
同时,采风团还重点考察了咸宁文化建设的成就和文艺事业发展情况。通过参观咸宁市人民广场,通过参观崇阳天城大剧院和雪艇图书馆等文化设施,通过听取各地文联工作汇报,观看各地组织的文艺表演,采风团全面感知了咸宁和谐文化建设浓烈的氛围。
献艺:其乐融融
此次采风活动中,文艺家们且行且唱,舞文弄墨,一路传经送宝,使采风活动增添了无穷乐趣。每到一地,书法家们都挥毫泼墨,留下了珍贵的墨宝。据不完全统计,5场书画笔会,至少创作书法作品150幅,美术作品若干幅。咸宁人的热情和对书法艺术的崇尚,让这些书法家"有求必应",每天晚上忙到11点左右,累得直不起腰,从没有一句怨言。女书家李福林总是笑眯眯地说:"没关系,没关系。"肖晓才、葛明老师总是说:"大家要我们的字,是对书法的看重,也是对我们的肯定呀。"
文艺联欢活动更是精彩美妙!在咸安、通山、崇阳、赤壁的四场演出中,采风团的老艺术家个个竞相献艺。被称为"中国曲坛一绝"的著名单弦拉戏表演艺术家顾耀宗,运用一个手指在一把独弦琴上模拟出酷似人声、演唱、锣鼓甚至鸡鸣鸟叫,几达乱真的程度。他一拉就是三曲,累得满头大汗,赢得满堂喝彩;赵卫达的葫芦丝和竹笛吹奏也同样精彩,一曲《婚誓》吹得情意绵绵;陈幼玲老师的演唱优美而嘹亮,一打听才知她是国内享誉盛名的京剧老旦;那唱《打金枝》的张巧珍老师,嗓子一亮仿佛银铃在响,婉转、悠扬,让谁都猜不出她已年届六十有三;青年演员孔建华的《祝酒歌》高亢宽广;陈春茸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响入云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艺术家是与当地业余演员(包括工人、农民、学生)同台,"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联袂。各地都准备了颇具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优美的桂乡歌舞,原生态的通山山歌、山鼓,原汁原味的崇阳提琴戏,喜庆热烈的赤壁盆鼓……无不让艺术家们啧啧称奇!
影响:直挂云帆
6天的采风活动,时间是短暂的,却取得了圆满成功。由于咸宁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两级宣传部门和文联、协会的积极配合,活动组织得十分严密,有条不紊。咸宁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景观、淳朴的民风民俗,给采风团留下了深刻和美好的印象。朱莎莉女士深情地总结道:"咸宁的沧桑巨变和辉煌业绩,咸宁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民间文艺,咸宁人民的开放意识、创新精神、发展理念,都给了采风团许多启发和感触,也给了艺术家们创作的动力和灵感。"作家熊召政、王维洲、雷子明等表示,这次采风活动必将唤起他们新的创作热情;艺术家们慨叹"不虚此行",纷纷表示要用自己的作品来歌唱咸宁,赞美鄂南。
此次活动,受惠更直接的是咸宁文艺界。采风团与当地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文艺家们精湛的技艺让大家大开眼界,文艺家们高尚的艺德更让人们深受教育。各县(市、区)文联携手合作,各文艺家协会积极配合,共同完成了接待任务,也在接待过程中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会议座谈和个别交流,采风团的领导和文艺家也对各地文艺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必将有力地促进咸宁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带着深情,带着厚爱,带着灵感,带着豪迈。你们就要匆匆地走,正如你们匆匆地来。轻轻地一挥手啊,请带走一片云彩。云彩之上,写着鄂南父老的祝福,写满咸宁人民的期待。期待你们把'咸宁'两个字刻在脑海,期待你们把这片多情的土地长挂心怀!"在最后一站的赤壁联欢晚会上,市文联主席柯于明的长诗朗诵《"采风"与"风采"》赢得满堂喝彩。朱莎莉说,柯主席的这首诗就是对此次采风活动最好的"艺术总结"。(谢望梅)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作家刘明恒走进南林村体验生活
下一篇:
乐舞琴行创造音乐圣诞夜
1938年12月,在中共鄂南代表团领导下,由我党掌握的抗日游击武装队伍鄂南抗日游击队阳新第二纵队、崇阳县抗日大队、湘鄂赣游...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前赴后继,共赴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