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人眼中,普通的瓷器,尤其是白瓷,曾被欧洲人视为恒久美好之物,并引发疯狂的追逐,甚至成为欧洲王室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他们拼命地想要挖掘出中国瓷器制作的秘方,把各种浪漫的想法付诸实践,不断山寨、不断失败,努力了400年都无法烧制真正的中国瓷器。《白瓷之路》详细而又生动地揭示了这段历史。
A 欧洲人对中国瓷器太过痴迷导致“瓷器病”
瓷器制作是中国独有的技术,作为垄断品和国际贸易硬通货,中国瓷器曾导致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世界级陶瓷艺术家,英国人埃德蒙·德瓦尔从中国开始,深入探访中国景德镇、德国德累斯顿、英国普利茅斯,追溯瓷器从中国传入欧洲发展演变的历程,讲述中西文明交流的故事。
14世纪,马可·波罗首次将瓷器从中国带回欧洲,那是一个精致小巧的茶壶,此时,距离中国烧出第一件瓷器,已经过去了上千年。那时候,欧洲人生活中普遍使用陶器,陶器不但外观粗糙,使用起来也不方便,会渗水、储存食物会变质。与陶器相比,细密而又散发迷人光泽的瓷器一下子征服了欧洲人的心,并引发了令人惊叹的狂热。尤其是中国白瓷,犹如谜一般让人陶醉,被欧洲人称作白金。欧洲的王公贵族把白瓷作为礼物相互赠送,得不到的人会为它卧床不起,人们称之为“瓷器病”。由于太珍贵了,瓷器在当时的欧洲人手里几乎没有什么实用性,而是被镶金戴银裱了起来。它是如此的珍奇,以至于中世纪的佛罗伦萨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瓷杯可以阻止毒药发挥药效。
波兰国王、德意志萨克森选帝候(公爵)奥古斯都二世为瓷器疯魔成性,1717年他拿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龙骑兵,来交换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收藏的百余件中国瓷器。奥古斯都二世去世时,他拥有的瓷器达到35798件,是西方世界最大规模的瓷器收藏。他批量购买康熙瓷,购买大盖罐、瓷盘、花瓶,总之就是景德镇生产的一切器物。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自己的宫廷里建造中国瓷宫,他还渴望拥有自己的瓷窑,然而却为不得而知的制作成分而困。
奥地利皇宫内有中国瓷器厅,选用中国青花瓷白地描蓝风格来装饰厅的四壁,以至于欧洲人把白地描蓝视为中国风情。
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强烈需求导致大量白银外流,上层阶级不得不决定尽快发展自己的陶瓷产业。
B 中国瓷从传入欧洲到制出成品用了400年
瓷器让欧洲人着迷,也让欧洲人困惑,这道谜题整整难住了欧洲400年。它究竟是什么东西?怎样才能制作出来?瓷器“由一种在地下凝结的汁液制成”,16世纪中叶一个意大利占星家这么写道。还有人认为:“把蛋壳和脐鱼壳捣成粉末,加水调和,做成花瓶形状,然后把它们埋在地下。100年后挖出来,这时才算做好。”
欧洲人并不知道中国瓷器的基本原料是高岭土。1708年,奥古斯都二世把炼金术士伯特格召进城堡里,长年累月进行制瓷实验。现存的伯特格笔记本的一页上记载着1708年1月一次实验的情况,这次烧制测试了7种配方,按照不同的比例把某地出产的一种白色黏土与雪花石膏混合起来,每种编号下标明了具体的配比。伯特格尝试多种配方,终于在1710年成功烧制出欧洲第一件硬质瓷器。这便是欧洲瓷器诞生之日,因产地在德累斯顿北边小镇麦森,故称“麦森瓷”,300年来历久不衰。
事实上,德国烧制的瓷器类似中国瓷器,但质量上仍然比不上中国瓷器,只能算是望其项背。除了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的“类瓷器”相继问世。
为了制造出中国那样的美丽瓷器,除了仿制外,欧洲人还对中国使出商业间谍大招。
从16世纪起,法国天主教来到中国,有人便以传教的名义当起了商业间谍,近身观察瓷器的制作过程,将所见所闻写成报告寄回欧洲。这个人就是法国传教士殷弘绪,他于1698年随其他9位传教士一起来到了中国,从此开始了20多年的商业间谍生涯。
在当时,为了防止技术泄露,景德镇是不允许外国人过夜的。1709年,殷弘绪通过江西巡抚郎廷极,将他珍藏的法国葡萄酒送给了康熙皇帝,获得了随意出入景德镇的资格。这样用了几年的时间,他终于窃取了中国制瓷工艺的秘密。1712年,殷弘绪写下了第一封寄往欧洲的信。在信中,他详细交代了中国瓷器是如何制成的,包括原料用多少比例混合,黏土如何揉、卷,用模具成型以及烧制的步骤。10年后的1722年,他又写下了更详细的第二封信。信中包含更加详细的内容,如何恢复制品表面的金饰,如何混合制作出镜面黑釉,如何强化瓷器的边缘让其更加坚固,等等。
获取中国瓷器生产的全部技术后,欧洲各国的陶瓷制作工厂迅速发展,中国瓷器一统欧洲的局面终被打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等欧洲国家通过技术革新生产出机械瓷,欧洲瓷器在价格与质量上获得畅销世界的竞争力。直到今天,欧洲机械瓷仍称雄世界,中国只在手工制瓷方面保持传统优势。
链接
埃德蒙·德瓦尔(Edmund de Waal),世界级陶瓷艺术家、作家,1964 年出生于英国诺丁汉,就读于剑桥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并在英国与日本学习陶艺。他的瓷器作品以大型装置著称,曾在世界各地许多著名博物馆展出,包括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纽约高古轩画廊和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等。
德瓦尔的与众不同在于他的广博。近40年的艺术家生涯积累起来的对陶瓷史的深刻认知,反映在他的各种专业论著中。2010年,他出版了畅销回忆录《琥珀眼睛的兔子》(The Hare with Amber Eyes),荣获科斯塔传记文学奖、英国国家图书奖和翁达杰文学奖等,并登上《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总榜第一名。如果说在这部作品中德瓦尔是一位藏家,那么在《白瓷之路》中,他则是一个探寻者。在侦探式的抽丝剥茧后,一段浩渺白瓷史历历在目。
德瓦尔历时18个月穿越欧亚,寻访几座世界性瓷都,利用传教士书信、中国皇宫收藏清单、欧洲王侯与炼金师传记、地区史等大量史料,呈现了一条浩渺辉煌的白瓷之路,其中的历险、争斗、发明、贸易与财富故事惊心动魄,并且长久地影响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白瓷之路》通过瓷器自中国传入欧洲数百年间发展演变的恢弘历史,讲述了独一无二的近代中西文明交流的史诗故事。作者对人性的关注与沉思贯穿始终:关于人类在一个速朽世界中追求恒久美好之物的雄心,并且不惜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白瓷之路》对瓷器的伟大传统及其之于现代世界的意义做了有力的诠释,荣获《柯克斯评论》2015年度最佳非虚构作品。 (咸宁日报综合)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盯住目标不放松——读《牛虻》有感
下一篇:
我市文艺宣讲走进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