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文娱动态 >> 正文

象牙塔里的文化客厅 ——探访湖科鄂南文化研究中心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0-07-08 15:59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希子 通讯员 田丽

“如何让非遗文化活起来?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要将地域文化和特色旅游相结合,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在近日举办的咸宁市文化人才专题培训中,湖北科技学院彭劲教授为大家做“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主题讲座,这是该校传承鄂南文化,服务地方发展的一个缩影。

采撷鄂南文化明珠 当日,记者来到湖北科技学院,一场别开生面的茶叙活动在该校揽月湖边进行。

“青砖茶味浓可口,香气纯正,有化腻健胃、降脂瘦身的功效。”茶叙活动现场,定光平教授一边演示泡茶流程,一边解说青砖茶的制作工艺及功效。往来行人不禁驻足,端起杯来一品现煮的青砖茶。

国际青砖茶传播大使、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青砖茶制作技艺)主任、湖北科技学院定光平教授与师生讲述鄂南地方传统文化。

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是2011年3月由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与湖北科技学院共建的“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秉承“以文化人,文化咸宁”的理念,致力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传播与传承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定光平介绍,2010年,该校“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成功获批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下设鄂南文化展览馆。

“在建馆的时候,青、米砖茶连县级非遗都不是。”定光平教授说,“砖茶文化是鄂南文化里时间延续性最长、传播范围最广的地域文化,是鄂南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定光平教授依据历史文献资料,恢复设计了不同年代的制茶机械、工具图纸,并请木工加工复制出来。在鄂南文化展览馆建成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青、米砖茶一次性成功申请国家非遗,成为咸宁市唯一一个在申请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引得无数人循着万里茶道到羊楼洞寻找青米砖茶源头。

该中心副主任何岳球补充说,除了砖茶文化,鄂南民间乐器、汉族民间叙事长歌、古瑶文化、鄂东南传统建筑等,这些鄂南传统文化的瑰宝,倾注了一代又一代湖科学者的心血和汗水。

扩大鄂南文化影响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创新,而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人。近年来,该校新生入学时,学工处与部分院系已把参观鄂南文化展览馆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课。

“课堂上,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木雕、版画、古建线描等,通过实践操作,加深了我对鄂南文化的了解。”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杨溢交流了自己的课后体会。

从建立专业教学团队、到设置课程、再到编写教材,该校老师还将地方传统文化带进教室里。现在,部分鄂南民间文化已编入选修课,学生可结合个人兴趣和专业需求选择研修,并获取相应学分。

“鄂南古建模型展”收纳了大量学生手工制作的缩微模型,涵盖鄂南古民居、古茶庄、古桥、古塔等,其中许多是学生的毕业作品。

走进鄂南文化展览馆,记者看到,洞茶文化、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名人、红色沃土等展厅中,以图文和实物的形式展示咸宁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至2019年,中心接待国内外的科学家、国际友人、专家学者,政界、教育界、商界等各行各业参观来访近2万人次。

据悉,中心下设四室一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室、文史与方言研究室、生态文化与产业研究室、特藏室、鄂南文化展览馆。

截止目前,该校相关科研人员发表与“鄂南文化研究”相关的论文300余篇,获批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厅级以上的研究成果,重点参与了中宣部担纲的国家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湖北咸宁叙事长歌卷》编撰工作。一些科研成果荣获了各级、各类奖项,曾三次荣获第八、九、十届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擦亮鄂南文化名片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名片。咸宁,作为湖北省的南大门,地处湘、鄂、赣三省交汇处,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座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具有地域性的鄂南古建筑文化、古瑶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如何在擦亮这些文化名片,让鄂南文化焕发新生中贡献湖科力量,是近年来我市学者一直致力研究的事情。

“学校办在咸宁,就要扎根咸宁,文化传承就要突出咸宁特色。”该校校长吴基良说。为充分挖掘、整理、收集、研究咸宁文化资源,学校先后成立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鄂南文化研究中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汉族民间叙事长歌研究中心、鄂东南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基地注重学科交叉与综合性研究,突出文化研究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理论创新和应用对策研究并重,已发展成为鄂南地区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源、思想库。

在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收藏了通城县民办教师熊旺秋先生20部民间长歌手抄本。这是该校开展本土文化收集整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用脚丈量,从田野中寻找出来!”近年来,该校学者开展大量田野调查,通过走访民间艺人、学者,共编撰了25万余字的书稿材料,拍摄近14小时的田野调查纪录片。同时,还找回并传承濒临失传的鄂南民间乐器,如“呜嘟”、“脚盆鼓”、 “提琴”、“山鼓”等的制作工艺。将鄂南音乐、舞蹈、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据库建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数字化保护。

2015年,该中心被省文化厅、教育厅联合授予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016年、2017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为“中国汉族民间叙事长歌研究中心”与“中国古瑶文化研究基地”。该中心正逐步成为鄂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智力源、思想库。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咸宁市图书馆推出“线上讲坛”
下一篇: 赤壁举行禁毒专题文艺演出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