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文娱动态 >> 正文

一砖一瓦有历史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0-08-12 15:37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希子 通讯员 徐世聪

如果你偏爱游古村,通山一定是个好去处。不同的古民居代表不同的民俗文化,而通山古民居像一串散落在鄂南大地上的明珠。日前,由政协通山委员会编著、县作家协会参与供稿、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通山古民居》正式与读者见面。

明清建筑的文化集成 夕阳西下,记者随意走在通山大路乡王明璠府第的乡间小路上,新鲜的空气让人清爽万分。而王明璠府第也是通山古民居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湖北省现存单体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清代民宅,享有“湖北第一宅”之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而坐落在通山县城南25公里处的闯王镇宝石村,是湖北省著名的“古民居之乡”。宝石村民居群始建于明万历时期,现遗有明代、清代早、中、晚时期建筑和民国时期形成的各式风格民居130多栋,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鄂南最大、历史面貌最完整的民居村落。它的规模成就了今天“楚天第一古民居群”的称号。

通山地处鄂赣交界处,是湖北省著名的“民居之乡”。据调查考证,通山县现存具有研究、观赏、保护开发价值的明清民居群30多处,其中列入省级保护单位4处,县级保护单位15处。

通山县古民居以明清民居为主体,存量多、品类齐全,宗祠、寺庙、家居、牌坊等均有遗存。这些明清民居建筑风格上融合南北,连贯东西,而又自成一体;建筑技艺上独特精湛,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题材广泛,构图新颖,堪称明清民居建筑奇葩。

为大力宣传该县传统古民居的文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政协通山县第十届委员会于2017年成立了《通山古民居》编委会。两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关注下,在县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文体局和各乡镇党委的大力协作下,由县政协文史委牵头,组织通山作协10多名会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走村串户,访问了大量的见证人、知情人,开展了抢救性的挖掘、查找和整理,终于将反映该县乡村特色的《通山古民居》顺利出版,这也是县里主动服务本地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又一重大举措。

记录传承古民居文化

“我们是以一种文化自觉的态度重新审视古民居文化。”政协通山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我记事起,冬日的暖阳下,祖堂前的大屋场便聚集了村中的老学究。他们拿着泛黄的古书,有的摇头晃脑低声朗读,有的围坐一处讨论着什么,情绪激扬处,唾沫四溅。在一旁玩耍的我们,便停下来,好奇地看他们为了历史典故、或诗词的平仄韵律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总是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出面圆场。事后,他们依然乐呵呵,没有人拂袖而去,老屋场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本土知名女作家成丽参与了《通山古民居》一书的文字编著,她的《文宣村·忠烈与文艺并铸的人文福地》一文亦被收录书中。和成丽一样,许多参与此次编辑活动的文化工作者都觉得,整理、记录古民居的历史和文化很有意义,大家衷心希望在乡村振兴的当下,通过书籍为新农村建设增添历史感,为当代人留住记忆,留住乡愁。

书籍的封面设计也很匠心独具,外观设计也融入了通山本土乡村特色。整体画面采用俯拍视角,白墙黛瓦的古民居们舒展铺开,犹如一幅水墨画,“通山古民居”几个大字映入读者眼帘,含义隽永。为了支持书籍的编撰和出版,相关部门也拨出了一定经费。同时,编撰特别拟定了目录框架,使得书籍从内容到形式,不仅接地气也更加规范。

记者翻阅该书,其收录了通山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50余处,照片170余幅,用40余万字真实记录的古民居中,有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古宅、古宗祠、廊桥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比较完整地反映了通山县古民居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对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让古村落鲜活而温暖

通山作协副主席徐大发,也是《通山古民居》编撰成员。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本土文化教育工作,对通山古民居也有一定的了解。

谈起此次参与写书的任务,徐大发感慨万千。“虽然掌握了很多资料,但真正投入到写书的过程中,并不轻松。”为了能够系统、全面、准确地展现通山吴田村畈上王,在细阅充足资料的基础上,他又踏旧觅新,前后多次前往畈上王调查访问……

编写成员们还记得,为了弄清楚通山镇闯王镇宝石村最确切的地名由来,大家翻阅了诸多地名县志,并修正了原先的疏漏之处。为了补充通山本地祠堂相关历史文化背景资料的缺失,大家四处打听相关族谱下落,找寻到相关线索便顺藤摸瓜,增加了原先缺乏的内容,弥补了缺憾……只要是与古民居相关的,历史典故也好、神话传说也好,大家都尽力联系当地居民,实地采访调查。力求详实精准,甚至拿着卷尺跑去丈量古民居建筑面积……

业界认为,《通山古民居》的出版发行全面详细展示了当地古民居历史面貌,对当地古民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线索,同时也引起了各方面专家对鄂南传统文化研究的关注。

同时,昔日暮气沉沉的古村也正重新焕发活力。在改造老房子,使其更适宜居住的同时,相关部门也正积极挖掘发展机遇。乡村旅游热的兴起让这样的设想成为可能,也日益给许多古村带来了游客与商机。

听热心的老人绘声绘色讲述古民居的历史,在老人沉稳而细致的记忆里,一同回味几百年的沧桑时光,总是能触动游客的心灵。幽长回廊,窄窄小巷,一个转角,一个回眸,都美得让人迷醉,如同一场梦。通山古民居静静伫立,等待与你邂逅。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通山 省作协创作基地揭牌
下一篇: 咸宁市博物馆 “小小讲解员”获点赞

相关新闻

  • 垅口冯

    杨华4月25日,霏霏细雨,飘洒在氤氲宁静的马桥镇垅口村垅口冯的青砖黛瓦上,我和60余位文朋诗友相约这座六百余年的古村落。为...

  • 古民居保护任重道远,设奖补资金迫在眉睫 保护修缮“活化石”...

    ■记者:刘玉关实习生:方菲音新屋垅民居镇通益民居大屋金民居古民居,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闪耀着浓郁的人文色彩,蕴藏...

  • 毛晓光代表: 着力培育文明乡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高度重视乡村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培育乡村文化原创力。乡风文明是乡村良好社...

  • 秋游古村落

    彭文瑾(温泉)深秋的阳光还和熙地照在大地上,路两旁开满浅黄的,深红的,淡紫色的百日红,微风几许,花儿在清风中摇曳,让人...

  • 通山县产业扶贫和旅游开发两手抓

    据介绍,近年来,通山着力做好产业扶贫和旅游开发两篇文章,立足各地特色优势,深度发掘特色旅游资源,重点开发王明璠、江源...

  • 乡村记忆馆为何火了?

    图/文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亚平通讯员田丽马桥乡村记忆馆作为我市首家乡村文化记忆馆在网上火了起来后,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

  • 文化地图诞生记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希子通讯员蔡晓军近日, ,中国测绘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日前发布消息,由咸宁市勘察测绘院(土勘院)编绘的...

  • 张司边

    同治末年,请得圣旨,将其父母遗骸重新安葬在汀泗桥南一公里处,立有二块丈余高汉满文石碑,墓前耸立两座高大石马,当地人称...

  • 古驿新村 五彩石门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赵忠志通讯员徐世聪11月24日上午,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首届乡村旅游节暨抖音大赛在该村盛大开幕。石门村...

  • 图文:咸宁人游咸宁(通山篇)

    6日,通山县各旅游景区运行井然有序,吸引不少游客休闲度假,享受美好生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