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希子
作为一种地方戏曲,打锣腔在通城可谓家喻户晓,稍年长者都会哼唱几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受民间广大群众的喜爱。婉转的唱腔、儒雅的念白、细腻的表演……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喜欢上了这一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A 感受戏曲精彩
看,演员登台摆起架势,一鼓,一锣,一梆子,自敲自唱,正是“不托管弦,人声帮腔”的老式演唱。听,唱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折戏:清瘦的“梁山伯”的嗓子尤其清亮,跌宕起伏,游刃有余。
现场听众体会到无伴奏的妙处,干干净净,只有发自人内心的情感的声音。情到深处之时,台下观众齐和,声音气势如虹,回荡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这是透着鲜活的通城民间气息的地方戏——打锣腔。清瘦的“梁山伯”,正是通城打锣腔第六代传承人张李吴。
为搭建非遗传承人、研究人员与市民之间的桥梁,在学生当中播撒非遗的种子,19日下午,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邀请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李吴,为小记者们讲述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城打锣腔》的历史由来和艺术风格,让小记者们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来到主活动区——习曲传韵展厅,小记者们坐定,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城打锣腔》省级传承人张李吴带来《非遗课堂》,课堂与大家分享了《通城打锣腔》的来龙去脉、特色特点;《通城打锣腔》与湖南花鼓戏的区别、与楚剧黄梅戏的渊源;《通城打锣腔》的现状与传承。
课程内容生动翔实,讲课方式活泼有趣,张李吴在讲到通城打锣腔特点时,播放个人的演出视频,从唱词、表演形式进行分析讲解,一目了然,对于很多第一次接触通城打锣腔的小记者来说毫无距离感,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记者采访了解到,暑假期间,我市各县市区也正积极组织大、中、小学生,走进戏剧演出(研习)场所,在专业戏曲演员的指导下学唱非遗传统剧种“打锣腔”,传承传统文化,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B 历史源远流长
打锣腔在通城可谓家喻户晓,稍年长者都会哼唱几句。因为在那些娱乐休闲活动十分贫瘠的年代,它曾伴随许多人度过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听者追捧,唱者自然兴奋,打锣腔就在听者与唱者的一唱一和之中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传承人。
通城打锣腔源于清同治年间,由本地戏曲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打锣腔。用当地方言演唱,声腔有“圻水”“倒扳浆”“打锣”“四平”四大主调,主要以“一唱众和,锣鼓伴奏”作为主要特色,清光绪年间,县内有黎皇恩(麦市人)、汪月丹(塘湖人)、黎金才(麦市人)、朝脚(黄袍人)等常常在县内演出。
说起通城打锣腔的“鼻祖”,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叫王耍儿的人。据介绍,打锣腔流入通城约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或更早时期。当时,每遇洪水之年,天(门)、沔(阳)人逃水荒沿隽水而上,卖儿卖女的,杂耍的,唱曲乞讨的,玩蛇耍猴的,经常可见,其中也不乏天沔花鼓艺人。
据传,通城打锣腔便是王耍儿逃荒到此地而传。当时,听了王耍儿唱戏,许多人便喜欢上了这种戏曲,王瑞成、陈官宝等人便请王耍儿教戏办科。他们在学唱之时,融入本地民间戏曲元素。从此,融入浓郁本地特色的打锣腔在通城地区迅速蔓延,且与通城毗邻的崇阳、湖南临湘、岳阳、平江边境等地也开始盛行。
2013年,“通城打锣腔”被湖北省列为全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C 传承非遗种子
今年59岁的张李吴出生于隽水镇一个梨园世家,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跟着父母学唱花鼓戏。后来,他的父母组织了一支乡剧团,他有机会就跟着他们下乡。
16岁时,在通城全县文艺调演中,张李吴荣获二等奖。正是这次展露的出众才华,让他被县文化馆创办的业余花鼓戏剧团选中,师从左满报、吴松林等有名的老艺人。
经过6年的勤奋学习,1985年,张李吴正式转入通城县专业花鼓戏剧团,随后很快主演了《香魂恨》《黄金案》《平贵回窑》等多部戏曲。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现代文化日益繁荣,张李吴的花鼓戏剧团每况愈下,“打锣腔”这一地方小戏种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执着的张李吴从没想过放弃。从艺30多年来,他下乡演出万余场,培养出50多位演职员。
在张李吴看来,通城打锣腔相对而言与楚剧和黄梅戏比湖南花鼓戏要更亲近,可以说是与楚剧黄梅戏同祖同宗。同样是通过演唱对比的方法,让新一代听众们聆听感受。虽然大家不会唱,但全程专心致志。
小记者镇少川在互动中,还与张李吴先生学习新编剧目片段。“这些剧目与流行歌曲完全不同,但跟上节奏之后,表演动作都能学会,还蛮有意思的。”他表示这也是第一次了解通城打锣腔,让自己长见识了。
“希望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薪火相传,接力让‘打锣腔’这一艺术珍宝在民间绽放更艳。”市群艺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锣腔与古代荆楚人民为统一劳动节奏的歌咏形式不无相通之处,其发展不仅对研究荆楚文化与民间故俗对戏剧音乐的影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我国八个省数十个剧种初期的表现形式其传承意义和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万里茶道万里行 咸宁文旅产品亮相武夷山
下一篇:
咸安区少儿暑期文化活动丰富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文谨、通讯员王远远报道:17日上午,市委党校举行2019年下半年主体班开学典礼暨“不忘初心、牢...
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下称遗产日),今年遗产日非遗活动的主题是“非遗传承健康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
刘源望(武汉)有一种传承总是托举着嫩尖尖累了的,都藏在袖子里在不经意时,落下还有一种传承总是以一种集体谢幕的方式先把纷...
出队旗、敬队礼,齐唱队歌,为烈士献花,向烈士默哀并三鞠躬,为烈士献词……庄严肃穆,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少先队员对何功伟...
21日,政协第二联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皮定宇委员对咸宁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了六点建议:第一,...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昌强、通讯员王远远报道:1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小兵,为参加全市组织人事履职能力提升专...
搭上电商,非遗飞入百姓家——首届“非遗购物节”述评(上)光明日报记者张玉玲“非遗直播”,叫好又叫“座”。“非遗购物节”...
穿汉服、逛国风集市等也引领了一波端午新风尚。微博投票:琴棋书画、京剧、武术、舞蹈等国粹艺术580票汉服、团扇、国风美妆、...
”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舞蹈教室,伴随着优美的藏戏唱腔,西藏自治区藏剧团藏戏演员达娃曲珍正向孩子们讲解藏戏...
清明节来临之际,赤壁市实验小学在羊楼洞142烈士陵园开展“祭英烈、学党史、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革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