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文艺作品 >> 散文 >> 正文

春到蛤蟆石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10-23 10:01

李哲夫(崇阳)

  那日,阳光和煦,天朗气清,我怀着雀跃的心情第一次踏上了蛤蟆石村的土地。

  一路经过许多独门独户的农家小院。成群的鸭子声势浩荡地闯过小路,涌上池塘边的小土坡。有火红的柿子树装点在农家小院的一角,熟透的果实仿佛一颗颗小灯笼悬挂在枝头。

  蛤蟆石村因村中有众多大小不一的石头酷似蛤蟆而得名。从县政府往西,途经西外环公路的一个拐弯处,有一块巨石伫立在路边,形似金蟾张开大嘴,其下散落的石块恰似一群蛤蟆子孙,形态各异。这块大蛤蟆石不仅是村名的由来,也是村里的地理标志。

  小车在蜿蜒的村路间灵活而平稳地穿行,村干部一边开车,一边向我们介绍即将走访的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杨别明两口子的家,看到夫妻俩戴着草帽,正在自家的新房里忙上忙下。眼前这座新建成的一百二十五平米的房子竟然是国家和政府免费赠予的!除此之外,政府还通过各种帮扶政策对他们家进行了家庭产业扶持,本来夫妻俩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外出打工,生活走进了死胡同,却因为政府的帮助而豁然开朗。如今夫妻俩不仅住房有了着落,还收获了维持生计的产业和手艺。

  在我的固有印象里,贫困户一般都是颓靡凄苦、郁郁寡欢的形象,然而在杨别明两口子的脸上,我只看到了搬进新家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夫妻俩朴实无华的笑容,一如他们家旁边那颗挂满黄色果实的枇杷树,欣欣向荣。

  告别杨别明夫妇,我们又陆陆续续跑了好几家,在临近乡间公路的一户人家里,我见到了杨明晃老人。老人身体还算健朗,家里养了一只看门的小花狗。他家进门的第一间大堂里堆满了明黄色的半成品木材,同事告诉我,在政府的技术帮助和资金支持下,老人的小儿子自食其力,做起了木工生意,不仅建了新房,生活越来越好,去年还娶了媳妇。临走前,老人激动地握住我的手,用蹩脚的普通话表达对政府的感谢。我眼眶一热,回头看了一眼带队的村干部,他站在门外,笑着冲我点了点头。

  短短一天时间,我们一行人跑了二十七户人家。我看到了留守在家的陈细初老人,领取教育补助的小孙子乖巧可爱,客厅墙头贴满了他的三好学生的奖状;我看到了妻子身患乳腺癌却对生活依旧乐观的夏冒龙一家,在政府的帮助下又新购置了一千多只鸡苗,把家禽养殖做得如火如荼;我看到了勤劳的晏卫红两口子,父慈子孝其乐融融,说到结对帮扶人他们千恩万谢红了眼睛;我看到了蛤蟆石村全体干部的付出和努力,让这个坐落在崇阳天城镇西边的小村庄离“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口号近一点,更近一点。

  回程的路上,我们又经过村口那块张大嘴巴的金蟾巨石,夕阳余晖的映照之下,它显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神采,仿佛就要吐出象征着幸福富裕的金币。灌溪河水静静流向远方,几只黑白相间的番鸭从河边的草窠里钻出来,排着队儿回家。路边的农家小院里传来欢声笑语,空气中夹杂着当特特产的油茶的香气。炊烟袅袅,天边一轮红日。

  寒冬将尽,春天来到蛤蟆石。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九宫山的日与夜
下一篇: 青哥与兴哥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