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文艺作品 >> 散文 >> 正文

【柯于明美文】当高必自强

来源:管理员 时间:2024-03-06 11:15

当高必自强

——陪著名老作家骆文上九宫山

2001年8月中旬,骆老给我来电,说他正在崇阳县的金沙镇避暑。我邀请骆老上九宫山去,那里山风更凉爽,他当即答应了。但过几天,他又来信说,自己生病了,由儿子接回了武汉,因而无缘应约上九宫山。直到第二年夏天,终于成行。

骆老已是87岁高龄,却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走起路来身轻如燕。他是著名的湖北文坛“三老”之一。曾卓老不幸今年四月去世,碧野老近年常有微恙,唯骆老身体健康,令人羡慕。此次上九宫山,骆老兴趣浓郁、广泛,健谈多思,智慧而幽默,听他给我们讲话,是一种无尽的享受。

我将骆老安排在“九宫山庄”下榻,那里“开门见山”,从窗口就可以欣赏“悬崖喷雪”。他挺满意。

骆老是江苏句容人。1933年,18岁的他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41年26岁时,他与一位比他稍小的姑娘王淑耘装扮成一对年轻夫妻,从重庆出发投奔延安。后来,这对年轻的假夫妻成为情深意笃、相濡以沫的模范夫妻。在延安,他历任中央实验剧团导演,延安鲁艺戏剧系助教,冀察热辽文工团团长,冀察热辽鲁迅文学艺术学院教务长、文学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湖北省文联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国作协武汉分会主席、《长江文艺》主编、湖北省作协主席等职。这样的一位资深老人,这样的一位文学前辈,怎不令我们这些晚辈肃然起敬、仰视崇拜。

2002年8月的一个下午,天气晴好,我陪骆老登上了山顶处的铜鼓包。没料一会儿起了云幔,乌黑的云团从山下直往山上翻涌,整个时空仿佛动转起来。浓云似烟,呛住了我们的思维和语言。我考虑骆老的身体,建议打道下山。骆老却一脸从容,傲然屹立,任凭山风撩起他的衣角和白发。我顺着他的视线望去,但见云层突然破裂了一块,一抹斜阳漏下来,正好把光投射在对面的一座悬崖上,那上面有五个白色大字:当高必自卑。

铜鼓包拨云亭面西而立的千丈峭壁上,“当高必自卑”五个大字特别吸引游客眼球。这是湖北老作家、《新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李尔重先生的大手笔。字体古朴、厚重,稳实中隐藏着锋芒。我原来不止一次见过这几个字,听身边有的游客把“当高”错念成“登高”,便予以纠正。我的基本理解是:人面对高峰绝顶,应当感到卑微,在茫茫天宇间人生只是一瞬间,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渺小,根本不值得骄横和不屑,而应心生敬畏。至于这五个字有没有出处,我懒得考证。

骆老告诉我,这句话出自四书五经中的《中庸》,原句是“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譬)如登高,必自卑。”这里的“自卑”,不是跟“自负”相对的“自卑”,“自”是从的意思,“卑”是低的意思,意思是要想到达远方,就要从近处出发;要想攀登高峰,就得从低处起步。要学有所成,就要从眼前做起,刻苦奋发,持久不懈。此句与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有相同之处。

我附和道,这两句话很哲学啊。人都想往高处走,但必须从低处开步。戒骄戒躁,稳住心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这很重要,若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骆老一笑:柯总编悟性高。你的《南鄂晚报》正处在起步阶段,但只要你从容不迫,稳扎稳打,一定能登上高峰。

骆老是个有心人,热情支持晚辈的事业。去年,我作为“咸宁市微型小说学会”会长,担纲创办《微风》杂志,请骆老题写刊名。骆老很快寄来了洒脱的题字,使我们的小小刊物大放异彩;我把创办不久的《南鄂晚报》寄给他一些,也立即得到了他的好评和鼓励。

我感谢骆老对“当高必自卑”的解释令我茅塞顿开。骆老又把话说转来:你原来的理解也是一种,不错,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自卑”三个字,其实讲的是人从大自然中来,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就应该尊重自然,爱惜物类,不要把自己看作万物的主宰,高高在上,随心所欲,不图回报只求索取,满足人的一己私利。面对大自然,面对高峻的东西,人应该感到自卑、谦卑。说到这里,骆老顿了顿,两眼望着远方,像在沉思什么。

风越来越大,雾被吹散不少,对面山崖上“当高必自卑”几个字在雾的作用下飘动起来。我想提议下山,却见骆老凝视着那五个大字,皱了皱眉头,深邃的眼里闪出一丝智慧的光,对我说:这句话不好。我想改一个字,叫“当高必自强。”

骆老接着解释道,人与大自然相比虽然渺小,但我们登上高峰后,不是比高峰还高了吗?所谓“山高我为峰”,或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天地之间最伟大的是人。人早已上了飞机,上了太空,上了月球,这是人的骄傲。如果“当高必自卑”,这些奇迹是不可能的。人面对高险,应该去战胜它,所以我主张“当高必自强”!人类只有不自卑而自强,才能不断向上,不断进取,不断超越……

我们一听,连忙拍掌叫好。骆老这一字之改,改出了另一番意境,

改出了全新的境界。就说这九宫山本身,海拔1600米,一线天、石龙沟、老鸦尖,壁立千仞,奇峰险壑,正是有“当高必自强”精神,才能开发出这些云中胜景,才能有我们的足迹至此,才能领略这“无限风光在险峰”。

 骆老这次在九宫山住了半个月。多数时间他不出门,而是关在房子里写作,用他的话说是“还文债”。老伴王淑耘一直陪伴左右,做他的写作助手。其间,我从温泉几次上山,安排他们的生活,但又不便多打扰。而骆老每次都会放下手头的写作,跟我们谈笑有加。我也就受益多多,把骆老的诸多教诲铭刻于心。

骆老回武汉不久,给我寄来了新出版的《桦树皮上的情书》,上下两册,70多万字,沉甸甸的。小说在欧洲近代史这个广阔背景下,以宏大的叙事方式和舒阔的史诗结构,全景式地展现了波兰人民英勇不屈,浴血奋战,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新生的苦难历程。令我吃惊的是,骆老竟是在85岁高龄创作完成这部巨著的。可见骆老的“自强”精神有多厉害。数十年来,在担任繁杂行政事务的同时,他一直坚持创作。除长篇小说,还有诗集《一颗红心为革命》《露水草》,散文集《对人的钟爱》《菱花女》《贝多芬只有一个》,剧本《疯了的母亲》《牧歌》等。骆老攀登了这一座座文学的高峰,正是在用行动完美诠释他的“当高必自强”主张。而我等这些文学晚辈,仰视着骆老这样的泰斗,更要把“当高必自强”五个大字镌刻在心壁上。(完)



作者:柯于明

编辑:zhufengjin

上一篇: 【柯于明美文】高格低调两相融
下一篇: 【彭红玉美文】牛头山探春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