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长夏畈庄主的田地多得数不清。这个拴马扣记载了主人远在鄂城、大冶田庄位置的起止。摄影/阮琳
石门泉泥脚黑,水质清甜,去污力强,且冬暖夏凉。每到寒冬腊月,在石门泉洗衣的人络绛不绝。摄影/阮琳
长夏石板街长达600多米,总建筑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街道整体布局犹存,建筑形式主要有“前店后宅式”与“前店后坊上宅式”。摄影/阮琳
老屋有着新与旧的传说。摄影/阮琳
老街,苍凉的背影。摄影/蔡军
老屋中石柱高达5米,且为整石。摄影/阮琳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通山县石门村,犹如溪边归来的浣衣女,淳朴而秀丽;白墙黑瓦,飞檐斗角,长厦畈古民居似小家碧玉,清新秀美。不因时光的流逝而苍老,不因商业的改道而落寞,石门长夏畈在青山绿水里怡然自乐,颇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风范。
长夏畈座东朝西,背靠险而厚的后背山,开门便见三座小山,有“三星望月古楼墩”的美名;又因三面环水,有“弯弓揽月”之说。说到“弯弓揽月”,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早前,绕村而流的溪水是从而今的商业街经过的,后来村里有一位大庄主在外面有大片广阔的良田,因马车行走不便,欲修马道,但受到村里人的阻挠。他心生一计,将油菜籽炒熟后磨细,装在两边袋角钻了洞的长布袋里,放在马背上跑马。油菜粉分两边撒成一条线,引来无数蚂蚁爬在上面。庄主说:“这是天助我们要修这条路。”于是,众人捐弃前嫌,改水修道,修成了一条长达600米的石板路。
长夏畈镇守湘、鄂、赣交通要塞,是石门至咸宁、富池口和湖南岳阳的商业通道,也是湖南安化至汉口茶马古道的陆路复线。商人北上南下,带动了长夏畈商业的发展,客栈、糕点铺、豆腐坊、官盐杂货、药铺、当铺、茶庄……店铺一家接着一家,巨大的商机让家族掌事夏之梧一改中国人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励精图治,集全族之力大兴土木,改河道,建村落,振兴和服务商业。同时,他还鼓励族人习武读经,通过文、武、商捐形式搏取功名,以便更好地为夏氏家族的商业服务。据夏氏家谱载,长夏畈明清两朝搏取功名爵位的累计有103人,其中不少人虚挂官名,实在经商。
石门长夏畈始建于明仁宗年代(约公元1420年),清雍正年间开始大规模建设,至清道光年间为鼎盛时期,晚清时期走向衰败。如今,600多米长的石板街依旧光洁平整,晴天走在上面不沾土,夏天走在上面不湿鞋。两旁的古建筑气势雄伟,大气中有掩不住的精明。图案各异的墙嵌式拴马扣与长满绿苔的古砖墙融为一体,像是国画中的破墨点染的梨瓣;废墟中的石柜台矗立着,似乎在诉说着当年的繁华与富庶。当年俄罗斯人在老街开茶庄的故事还在流传,店铺也还在,只是物是人非,让人徒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的悲凉……
地利已无,繁华不再,浓郁的商业气息却未散去,商业精神俨然已成了长畈人的传家宝,渗透在长夏畈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既能出世,亦能入世,长夏畈在历史进退中挥洒自如,在艺术与生活的雅与俗间自由穿梭。那街,那石,那人,让初来乍到的人也倍感亲切。
(策划:饶敏 摄影:蔡军 阮琳 文字:杜培清 通讯员:夏继明 陈妃)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图说咸宁]组图:初夏味道
下一篇:
组图:盛开的双合莲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希子通讯员龙钰皮道琦质朴的乡村景色与现代影像相结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嘉鱼县一群善于捕捉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