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用竹子、芦苇作画的,用废弃的笋衣作画,倒还是头一回听说!5月2日,在佘炳生位于赤壁县城的百川艺术坊,记者被他的精妙笋衣画所打动:一幅幅画作,乃是艺术、智慧与毅力的结晶。
佘炳生自小生活在官埠农村,一直为那一片片掉落在地继而烂在山中的笋衣而惋惜。
2000年,即将退休的佘炳生,想着自己退休后能干点啥,就把目光投向“牵挂”了几十年的笋衣上。从山中抱回一大堆笋衣,业余爱好书画的佘炳生,便开始琢磨:“我们这里是竹乡,笋衣资源丰富,还具有花纹清晰、柔韧防虫,防腐不褪色等诸多好处,是非常环保的材料,如果能用来作画,准是宝贝。”
熟悉笋衣的人都知道:笋衣的表面有一层防水的茸毛和油脂,水是浸润不透的,别提作画了。但佘炳生是个敢想敢干的人,他利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对笋衣进行处理。原材料,则来自自家的厨房,食用醋、洗涤剂等。
3年过去了,他对笋衣的处理技术也研究成熟了。“13种处理配方,能处理出我想要的笋衣颜色效果。”佘炳生也于2003年开始用笋衣作画,他还研究出了不同的创作形式:直接书画、线描、浮雕,还有剪纸式。
拥有工笔画的功底,把处理过的笋衣制作成美丽的图画倒也简单,但过程也繁琐。佘炳生的第一幅画,是一幅《迎客松》,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完成,“画家画了多少笔,在我的画作中,一笔都不会落。”可以想见,一棵松树,有多少松针,这些全都靠佘炳生一笔一笔地拼出来,工程量可见一斑。
在他的艺术坊里,挂着一幅《清明上河图》局部图。这是典型的线描拼图,即在纸上先描线条,再根据整体效果需要,用笋衣刻画出不同的形式。在这幅长一米四的画作中,车马、行人、树木、水波、船只、房屋等,样样不落。凑近画作跟前,只见画中人物不及绿豆大的面部,五官、神情历历可见,姿势、动态惟妙惟肖。更让人惊讶的是:还有一个人的肩膀上,一只小猴子的身影清晰可辨!“能把这幅画画下来就不得了了,他还用笋衣制作,简直贴活了,太不可思议了。”正在店内参观的一名客人大为赞叹。
目前,佘炳生正在创作赤壁之战连环画。一共113幅,已经完成了70多幅。“连环画采取的是图文并茂的形式,上面是图片,下面是文字说明,一套画看下来,故事情节清晰明了。”佘炳生说,“都是爱好,别人把时间用在打牌上,我把时间花在爱好上,这样的形式,不仅把本地的历史艺术化,也能为本地起到微薄的宣传和推介作用,有意义。”(记者 王莉)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行摄生活
下一篇:
组图:市老年摄影研究会会员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