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的黄昏,户外的石桌石凳边,会多摆几把竹椅,楼上楼下的邻里和租客们总有话说。
欧阳老伯最先亮出观点,“正部副部一起散步,正局副局一样结局”。欧阳老伯刚从县城科局长岗位上退下来,和老伴一起到市里带孙子。
齐老太太跟腔说,“心态好,什么都好!”齐老太太是山东人,陪伴她60多年的侯老爷子前年走了,齐老太太念叨老头子最多的是“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都是为了留点钱给我养老。”
楚爹爹和齐老太太是老街坊,颇有感触地说:“侯老爷子一辈子与人为善,这条街的人都讨过他的好。他考虑事情真周到,怕自己先走,留点积蓄让你无忧。”
从乡镇赶到市里陪读的燕嫂子对齐老太太说:“楚爹爹、欧阳老伯和您都比我父母享福,爸爸妈妈去世得早,孩子会说话后,却不晓得喊谁姥姥。”话没说完,燕嫂子的眼圈都红了。
“见风使舵”的快递哥小韩马上换频道,“燕嫂子,你是蛮有福气的,一儿一女一枝花,两个伢都会读书,老公又会赚钱。”小韩今天比较顺,快递收工早,心情好。
燕嫂子说:“还是小韩嘴最甜,将来你老婆每天会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欧阳老伯机敏地插了一句:“小韩,要不,我跟你介绍一个,我的家乡出美女,美女都喜欢勤快的。”
不待小韩接话,齐老太太就开始较真:“山东美女多,要找就找山东的。”
刚靠近聊天群的老赵也是个热心人,“小韩,远水解不了近渴,就在市里找一个,相中了,我去跟你做媒,婚礼我主持”。
小韩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不知如何回应。二楼的老魏凑过来把老赵调侃了一番,“老赵,想穿皮鞋自己上街买,非要借做媒,哄小韩孝敬你一双跑路鞋。”
大家都哈哈大笑,解了小韩的尴尬,又招徕了几位“侃客”和“看客”。
刚从外面应酬回来的秦经理满面红光,她嗓门大,“今天,战国七雄好整齐,我老秦不来,你们六个对付得了欧阳老伯。”秦经理的段子多,有时有点猛,大家都招架不住。
老赵不服周,“说什么六国归秦,那己是过眼烟云。我们今天晚上归欧阳老伯。”
秦经理毫不示弱,“六国不归秦,五国归欧阳,赵国归秦,我独罩赵。”
老赵还想抬杠,“哪个怕哪个,秦时明月赵时关,喝酒我不是你对手,打牌你未必有我行。”
齐老太太是和事佬,“小赵,你行,长城是你最会修,好不好?莫要趁人之危,喝酒不打牌,打牌莫喝酒。”
大家都跟着附和着、戏说着,你一言我一语,又换了新话题……
小院的夏秋,总有纳凉的三五成群,他们时而海阔天空,时而漫无边际,时而东家长,时而西家短。
这就是百姓生活,没有叙利亚的战火纷飞,没有伊拉克的流离失所。
这就是平安幸福,值得大伙珍惜,值得细细品味。(作者: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