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刘三多笔下的“老黄牛”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0-12-14 16:18

余春树(温泉)

前些时日,艺术名家刘三多应邀到湖北科技学院咸安校区(1955级校友),作题为《我的艺术人生》的学术报告。八旬画家刘三多,向在校部分师生分享“画讲中国故事”。当三多先生现场展示“老黄牛”的原作时,强烈震撼了全场师生。

遥想1984年元月3日,为了迎接全国大型美展,刘三多带着湖北省下达的创作任务,下沉到当时的咸宁市桂花乡进行为期7个月的艰苦创作。由于已是冬天,看不到犁田的牛。为了画《老黄牛》中的泥土,他只好出钱请农民一次次地犁田,他伏在田埂上仔细地观察、描摹,最后又亲自把犁动的泥土挑进屋内,又是洒水,又是灯光,反复琢磨,硬是花了半年多时间,终于画出了新翻泥土的湿润和沁香,画出了对泥土的独特感悟。在画老黄牛时,不仅形似,更求神似;既重写形,更重立意,因而刘三多的《老黄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且对生活有独到的发现、理解和浓烈的真情实感,赢得了很多专家的高度评价。

为了画好这幅《老黄牛》,三多先生曾先后构思3年,然后与老黄牛朝夕相处7个月。在乡政府提供的农家大屋建起“试验田”,并向有经验的老农求教,不放过任何细节。他呕心沥血地创作《老黄牛》,意将“牛、人、画、雕”融为一体,画成一条写实的牛(真牛)、人格化的牛(神牛)、动态画的牛(活牛)、雕塑感的牛(金牛)。三多的精神,让我才真正体会到“十年磨一剑”的真正含义!

刘三多创作的《老黄牛》,整幅作品在形体与色彩、线条与景色的层次上都达到高度的统一,屡屡次次在展览会上,都给观众以巨大的震撼力,至今仍是全国不少省、市受邀参展的精品杰作。

三多先生笔下的老黄牛,累了,鼻子淌着汗,嘴里吐着白沫,需要歇一歇;老黄牛累了,但它依然鞍不解、犁不卸,时刻准备再上征程;老黄牛温情脉脉,夹紧尾巴,任劳任怨。尤其是老黄牛圆鼓鼓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偶尔闪动一下,透射出刚毅、执著的眼光,宽阔的额头,细腻的毛发,鼻梁上欲滴的汗珠,口中的白沫,新翻耕的泥土,都被描绘得逼真、生动、传神,仿佛一头“真牛”在负重前行中朝我们走来。三多先生数十年来执著追求的正是这种艺术真实的魅力!三多先生最大的本领就在于:把“生活中的牛”描绘成“艺术上的牛”。

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时,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在展览现场,《老黄牛》征服了全场的观众,也引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曹刚川的“特别关注”。曹副主席在此画前驻足观看7分钟,并向湖北文史馆同志详细询问了这位画家的近况,高度赞扬:“老黄牛脚踏实地的精神,永远不老!各级公务员都应该做人民的老黄牛!”

由于创作《老黄牛》倾注了刘三多太多的心血,所以他颇有感慨地即兴作诗:“朝披晨露出,晚戴星月归。肩负千斤重,默默苦耕耘。生死求奉献,不争功利名。明知路坎坷,无鞭自奋蹄。”这首《老牛颂》的诗,既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三多先生德艺双馨的生动写照!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珠峰测量的背后是一部科技进步史
下一篇: 新书荐读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