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心灵驿站 >> 正文

走出工作倦怠的迷城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1-01-28 15:59

最近,东方出版社出版了《倦怠:为何我们不想工作》一书,作者波波夫是《中国新闻周刊》原主笔,他聚焦于“倦怠”,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报告与研究数据,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经济条件、社会背景、心理因素等,进而对全球范围内存在的各类青年就业问题进行考察,并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方案进行探讨,或许能给当下被困在迷城的职场人士一些有益的启发。

1.工作倦怠是一种病

世界卫生组织对工作倦怠的标准定义是:工作倦怠是由未能妥善控制的长期工作压力造成的一种综合征。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感觉精力耗竭或耗尽;心理上与本人工作的距离感加深,或对本人工作感到消极或厌倦;工作效率下降。简单说来,就是“心好累、不想干、我不行”。

倦怠不是立即发生的,而是经历系列压力的叠加。在《倦怠:为何我们不想工作》中,作者指出,虽然各个行业各有差异,但压力引发的工作倦怠也有一些共通之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个体在工作中被要求大量付出,比如过大的工作量、比较恶劣的工作条件等;二是在上述情况下,企业给员工提供的工作资源匮乏,比如福利待遇、发展空间、工作参与性等不尽如人意,而工作要求又比较高时,个体就容易产生工作倦怠。上述两种因素都会令人产生压力,从而成为倦怠的重要诱因。

除了工作的刚性压力之外,个人的主观因素也会导致职业倦怠,如不合理的时间压力,和上级缺乏沟通的压力,对工作责任和期待不明确的压力等。

身处数字时代,消费设备和工作设备、工作和生活的界限都在迅速模糊,下班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让你7×24小时在线,老板、同事很容易在下班后继续在微信、钉钉上找你处理工作,这进一步加剧了职业倦怠。

作者波波夫认为,工作倦怠并不仅仅是员工自己的问题,它是由落伍的教育体系、畸形的经济增长、不公正的财富分配、薄弱的社会支持等一系列因素所共同鞭挞出的现代文明的疤痕。越来越细致的分工、越来越普及的自动化,在人们手头工作和交付产品之间树立起一道又一道隔离墙,最终让人们看不清每一份具体工作的意义。无论是传统的科层制,还是新近倡导的扁平化管理,本质上都无法缓解当下工作一族所遭遇的意义虚无的精神危机。我们很可能正在重演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对人异化的那一幕,焦虑、抑郁、倦怠不过是这种异化在我们精神面貌上的投射。

2.我们并非孤独地倦怠

“厌班”情绪在职场人中就像感冒一样常见。它如同病毒一样,穿梭在世界各个国家、阶层和工作岗位之间,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在书中,作者引用大量数据,对全球范围内存在的各类青年就业问题及工作倦怠问题进行考察分析,揭露了一个事实,“许多人被困在倦怠的迷宫,唯一可以安慰的是,我们并非孤独地迷路”。

年轻人的闪辞、慢就业甚至不工作,其实都与工作倦怠有关。

2020年3月,国际劳工组织发布《2020年世界青年就业趋势》,报告显示近年来青年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持续下降。自1999—2019年间,全球青年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但青年人就业总人数从5.68亿下降到4.97亿。13亿青年人中,有2.67亿是“尼特族”(NEET)。研究表明,年轻女性成为“尼特族”的可能性是年轻男性的两倍多。

“尼特族”一词源自英国。1999年,一份来自英国工党政府受社会排斥学生辅导社团的报告中,将不就业、不安排就学、不进修或不参加就业辅导的年轻人缩写为NEET。随着全球经济深度探底,未来“尼特族”还将继续膨胀。

中国当然也有这样一群把工作看得极轻的年轻人。青年草根图腾“窃·格瓦拉”以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爆红,吹响了网络“废柴”集结号;“三和大神”也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不工作族”的集体画像。此外,更有相当数量拥有大学文凭、有一技之长,却自愿退出就业或处于游动就业状态的“啃老族”群体。

作者波波夫对以上种种社会热点现象及相关群体进行了理性剖析,认为“窃·格瓦拉”热度的背后,某种程度上体现的是人们在审丑群嘲中,发泄自我以达到自嗨的心态。

如何把这些不工作的青年拉上岸,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开始重视并着手的问题。

3.行动能产生信心和勇气

工作倦怠是从个体的心理特征中反射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已经成为职业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虽然如何从工作倦怠中恢复正常,目前尚未有公认标准的解决方案,但心理学还是给出了一些建议。在书中,作者概括了五条走出倦怠迷城的路径:

第一,了解自己的长处,保持乐观情绪。如果你的工作和你的技能不匹配,你迟早都会丢掉工作。戴维·格雷伯说,地狱就是一群人都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完成一件他们不喜欢也不太擅长的任务上。

第二,认清自己的短板,保持终身学习。职业倦怠的另一种常见情形是“知识性倦怠”,又叫“本领恐慌”。因此,要防治这类职业倦怠,必须不断地为自己充电。通过参加更多的专业培训来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

第三,挖掘工作中有意义的方面,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在看似重复、枯燥的工作中,挖掘创新的可能性。在创新中,激发出昂扬的斗志和美妙的成就感。一个人若是积极主动充满激情地去工作,常常能超额、超水平发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第四,在工作中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和朋友保持联系,维持良好的社交关系。据研究发现,销售经理的职场朋友圈人数与他的工作绩效评级呈正相关。在职场中有好朋友的一大好处在于,不但能够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同时还能够较为轻松地获得决策建议。

第五,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放弃过多的职业期待。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期望目标。我们要承认,一个人并不能控制和改变工作中的所有事情,的确有些事是自己做不好的。当对工作产生倦怠时,最好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需要,摒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如果确信不是自己内在的原因,而是领导、同事有意伤害你,或是企业的管理理念与你不能合拍,最好换一份工作。 (咸宁日报综合)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新书荐读
下一篇: 游三峡小记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