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洁白羽毛寄深情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1-12-20 11:24

当夜幕降临,路灯初放,总会见到一位身材瘦小、头发稀疏,但精神矍铄的古稀老人,活跃在冠苑小区绿色的羽毛球场上。他时而为孩子们递球、捡球、发球做示范动作,时而手把手教孩子们握拍、捏球、击球,时而纵身跳跃与孩子们对练,白发与青丝一起厮打,羽毛翻飞,银光闪烁……
这是小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儿童们尊敬地喊他“郭爷爷”,少儿们亲切地叫他“郭教练”,大人们热情地称他“郭老师”,每一种称谓都发自内心,带着溢于言表的崇敬。
他就是咸安退休干部、居住冠苑小区的郭西伟。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如一日地重复着这样的工作,免费辅导训练孩子们的羽毛球运动。
是什么使他得到人们如此的尊重和爱戴?是什么驱使他如此执著于追求一项大众运动?我试图走进他的心灵深处。

一场疾病衍生一支少儿羽毛球队
1954年10月,郭西伟出生在咸宁市咸安区高桥镇刘贞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高中毕业留校任教。恢复高考的当年,考进武汉师范学院咸宁分院读书。毕业后先后在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咸宁市委(今为咸安区委)党校任教。曾一度任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信息联络处主任,后调回咸安区政府机关工作。2008年10月,由于长期的大量的伏案工作,郭西伟患了严重的颈椎病,经常头晕目眩,有时甚至昏倒,很难坚持正常上班工作。他不得不办理了内退手续,提前六年退职离休,然后四处求医。无奈,百药无效,疼痛感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精神萎靡不振,容颜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病痛折磨之中,他听说打羽毛球可以治颈椎病。于是,他购置了羽毛球工具,开始与所在小区几位退休老人一起练习羽毛球。
起初,每当练习时他的颈部就“咯咯”着响,疼痛难熬,有时感觉在云天雾地之间,但过后不久能感觉到一种放松的自如,几个月下来,更有一种病痛缓解的感受。于是他日以继夜地打起羽毛球来,几个热爱打羽毛球的小朋友也主动加入了老人的行列。先期几位练球老人先后离开练球的队伍,而加入练球的小朋友却越来越多,他们中有的亲切地称他为“郭教练”,有的热情地喊他“郭老师”,还有的尊敬地叫他“郭爷爷”。他置身在这些孩子中间仿佛年轻了许多,感受到了一丝丝的愉悦,同时也感觉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希望:“何不组织起一支少儿羽毛球队?自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又可教育孩子们,为祖国羽毛球事业培养些人才?”
理念一旦形成, 就会产生一种牵引前行并付诸行动的力量。2009年初,郭西伟着手组建了咸宁市第一支少儿羽毛球队“可乐少儿羽毛球队”。之所以冠名“可乐”,一方面是当时可口可乐饮料很有名气,另一方面更因打羽毛球可从中找到乐趣。
组建羽毛球队的消息一经传出,不少小朋友前来报名,大到十三四岁,小到不足七八岁,不到一个月时间,球队发展到了三十多人。
队员组建起来了,一些困难也接踵而至。
首先是教练的问题。郭西伟自己是病痛“被逼上梁山”,半路出身,既不具备教练的资质,也不具备教练的技能,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误人子弟。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瓢水。他于是到处找羽毛球教练求教,在电视里搜索羽毛球节目,观看赛事,学习技巧。他尤其不放过中央台体育频道每一个节目。
俗话说,勤奋会得到报偿。通过几个月执着而刻苦的学习,郭西伟成了咸宁第一支少儿羽毛球队的第一任教练。连他的教练也对他刮目相看,主动帮助他辅导孩子们练球。
教练问题解决了,场地又出现了问题。开始球场设在郭西伟所在小区道路上。这既影响小区交通安全,还影响居民休息。郭西伟找到全市唯一一家有羽毛球场地的市电力公司工会负责人,恳求他们为这支球队提供了规范场地。后来,球队在一些比赛活动中取得了好成绩,影响越来越大,市青少年宫为球队敞开了大门。再后来,郭西伟所在的小区修旧改造,他三番五次找领导争取新建了一处羽毛球训练基地。此后,每当晚霞褪去,路灯初亮,或在节假日,他就率弟子们在场地里练球。从握拍、发球、拍球到接球,他耐心指导,悉心指教,有时一个动作要三番五次作出示范,他因此累得满身大汗,头昏目眩。有的小球员觉得不好意思让教练付出太多,悄悄躲到一旁,独自一人哭着面壁而练。有的边哭边练边说:“我不学会,我对不住郭老师!”在一旁观看的家长,有的都为郭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孩子的执着而落泪。

一封求助信引出一个动人故事
解决了教练和场地的问题,新的困难也出现了。组建球队后,老的球员走了,新的又来了。时间长了,球拍和羽毛球严重不足。郭西伟先后拿出来三万多元的积蓄,添置球服、羽毛球、球拍,有时还为孩子们购买快餐。可他是因病内退,工资比一般退休人员要低,加上四处求医,花费了不少积蓄。面对训练器材不足,有的学生家长主动提出要交学费,郭西伟谢绝了。有好友建议他每个学员每月收二百元学费,一个月每人二百,二百多个学生一个月就是四万,一年下来就是四十八万,十年就是 四百八十万。与那些练钢琴、学画画、学舞蹈补文化课的收费比起来,每月二百元已经是低多了。学生家长也乐于交这笔学费,何乐而不为呢?
面对家长和朋友的规劝,郭西伟很坦然地说:“我当初练习打球是为了治病,健身强体。我现在当教练是为了培养后一代成为有用之才,收钱就变味了。”他自己动手修理球拍,每打完一场球后他到处寻找失落的羽毛球。一次,他看苏迪曼杯羽毛球赛,看到有的球员打了几个回合就向教练提出换球,有的还要换羽毛球拍。“这些退役的旧羽毛球和旧羽毛球拍是否可再利用?”他怀着一种试试的心理向时任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写了一封委婉的求助信。2019年6月1日,他惊喜地收到中国羽毛球队寄给可乐球队的四大箱邮件,其中三大箱共两千枚羽毛球,一大箱共二十多支球拍。更可喜的是,有的球拍上还留有著名羽毛球员的名字,其中有在苏迪曼杯担任中国队女单打一号的王仪涵和名将将卢兰用过的球拍,球拍手柄上刻有她们的名字。
郭西伟一时喜出望外,热泪盈眶。孩子们也欢呼雀跃,顾不得吃饭,互相拍打着奔走相告。
中国羽毛球队给可乐队寄球拍的消息让一些“精明的”商家们捕捉到了“商机”,三番两次找上门要高价收购留有羽毛球名家名字的球拍。郭西伟则好像晚年得子,百般呵护,他护着球拍谢绝说:“做不得,做不得。这是国家队对基层体育的支持,卖了对中国国家队没法交代,我的良心不安,球员们会失望。”他毅然决然地舍弃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一场赛事催发一份壮美雄心
一心前行的人,最能感知信念的力量。出师初捷,郭西伟不再只把打球当作治病的手段,不再只为乐活而充实自己,而是将训练球队当作一种责任和担当,当做一项事业来做。他竭尽全力践行“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培育人才”的宗旨,带领羽毛球队员们刻苦训练,向更为壮美的前方进发。
为扩大球队影响、开阔小球员视野,做大咸宁羽毛球事业,他决定组织一次全市羽毛球邀请赛,让队员在赛事中获得与比邻市县羽毛球队一起切磋球艺的机会。
2010年7月一个炎热的中午,郭西伟冒着高温酷暑到企业为赛事拉赞助。当他走到市人民广场时,由于天气炎热、高温酷热和连日劳累,突发颈椎病引发高血压晕倒在广场的草坪上。行人发现后将他救醒要送他去医院,他说:“这是老毛病了,不打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他继续赶到一家企业,赢得一家开发商的赞助,使得全市首届羽毛球邀请赛得以顺利进行。
在这届羽毛球赛上,郭西伟率领的“可乐队”一举囊括了全市五个市县、四个组别的十二个奖杯。面对成功,天真可爱的少儿队员都跑到他身边蹦起来,有的抱住他的脖子欢呼:“我们胜利啦!我们胜利啦!”他也为之动容,老泪纵横地鼓励孩子们:“你们辛苦了!我们要继续努力,向全省、全国冠军冲刺!”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第一次参赛成功,极大激励了郭西伟和他的队员们要冲出咸安、冲出咸宁、冲出湖北、冲向全国的雄心壮志。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为了球队能涌现更多人才,郭西伟更是日以继夜地加强训练。2010年八月份暑假的一次训练中,他不幸拉伤了左小腿的韧带和肌肉,医生嘱咐他要静养,不能从事剧烈的运动。然而,在腿部疼痛的半年多里,郭西伟一刻也没休息,总是一瘸一拐地去辅导学生打球,谢绝了组织和亲友组织的避暑旅游,放弃了自己大量的宝贵时间与队员们一起训练羽毛球。他的老伴和儿媳孙女都在昆明,在昆明工作的儿子多次催促他前去定居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他说,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球队,舍不得离开球队的孩子们。他单身一人住在咸安冠苑小区,或就近在单位食堂吃点工作餐,或在家里泡碗方便面,过着孑然一身的日子。有些学生家长见他生活清苦,请他吃饭或送上蔬菜,他都一一谢绝了。他对自己的生活很马虎,对孩子们的管理却很严格。他时常教育孩子们:“想要做事,先要做人。要打好球,先要学会做好人。作为孩子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和他人,认真学习功课,完成学业。”
有的家长送孩子到球队的初衷是基于孩子调皮,到球队有所约束,利于管教便于成人;有的是基于孩子不热爱学习,到球队艰苦的训练中得到改变;有的是基于孩子体质差,到球队强身健体,改善体质;有的是为了满足孩子兴趣爱好,希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长;更多的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郭西伟的球队正好满足了这些家长和孩子的愿望。球队队员的年龄最小的只有七岁,最大的才14岁。他所在的冠苑小区的孩子绝大多数参加了培训,周边不少市民也托人将孩子送到球队。球队利用节假日和平日放学后的时间开展训练,既不影响学习,又能锻炼身体;既塑造了良好的性格品格又愉悦了身心,还为羽毛球事业输送了人才。有的家长说:“我的小孩性格内向,放学后总在家里呆着不出门,要么玩手机上网,要么看电视玩游戏,每天呆头呆脑不与家人说话。自从进入球队后性格开朗了,主动与家人打招呼说话了,不再沉迷游戏了。”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很调皮,放学后就像脱缰野马,东跑西窜,到处惹祸。自从进入球队后,驯服多了,变得懂事了,现在放心了。”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体质差,经常伤风感冒,弱不禁风。自从进入球队后,身体棒多了,精神状况也好多了。”附近黄畈村一位家长跑到球队找到郭老师说:“我家那孩子在家里是个祖宗,没哪个管得了。自从进入球队后,变得乖巧、勤快、尊重家人,还说自己的理想是长大后当羽毛球冠军。我真不知道怎样感谢您老人家才好。”
每当听到这些家长们的倾诉,郭老师总是思绪万千,感慨不已。他有过高中毕业因成绩优异而留母校的喜悦,有过参加恢复高考制度后首届进入大学成为百里挑一的莘莘学子的骄傲,也有过任职大学和党校教师的荣耀和成为政府公务员的自豪。但他觉得球队的不断壮大、自己颈椎病治愈、孩子们茁壮成长以及羽毛球新秀脱颖而出,更使他感到无比的愉悦,更有成就感。在他和他的教练同事的带领下,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队员中有八十多人考进了咸安区最高学府咸宁高中,有三十多人考上了咸宁市最高学府鄂南高中,有十几人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队员陈梁代表咸宁市出席全国少先队大会受到了胡锦涛主席的亲切接见。给郭老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队员阮刚。初到球队,见他白净净胖乎乎的流着鼻涕,但热爱打羽毛球。郭老师尊重他的爱好,鼓励他不放弃文化课学习,得闲时刻苦练球。在郭老师精心培育下,阮刚同学脱颖而出,不但治好了久治不愈的鼻炎,身体变得精干结实,球艺和学习成绩也极大提高。经推荐,阮刚被湖北省体校录取,五次夺得湖北省单、双打冠军,获得了国家一级运动员的称号,高考免试进入大学专业羽毛球队学习。

一场故事会感动一城人
成功是辛勤劳动的报酬。郭西伟从2008年组建可乐小儿羽毛球队以来,亲手培训了六百多名少儿羽毛球员,他和张教练到全区二十多所学校辅导授课,受训师生三千多人,现在球队已经拥有六名教练。除城区外,羽毛球运动咸安城区发展到乡村,影响到赤壁、崇阳、通山、嘉鱼等周边县市。2010年以来,球队共夺得市级冠军三十多个。2016年首届咸宁市运动会,他的团队夺得全部单项冠军和团体冠军,至2021年底,球队有六名队员夺得了省冠军,还有三人在全国进入了前八名。作为奋斗者的榜样人物,他本人先后荣获咸安区劳动模范、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咸宁市优秀教练员、南鄂楷模和“湖北好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2018年2月,在咸宁市举办的首届故事大赛上,他真挚洋溢,真实感人的演讲赢得了130余万人关注称赞,21余万人投票认可。
他在故事大赛会上娓娓道来:“人生有很多的面对。面对疾病和挫折,要有健康快乐的心态,不要被疾病吓倒,不要被挫折打退。因为坚持锻炼,我的心态犹如青年。面对金钱、地位、要有淡然的心态。金钱地位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要守住底线,一旦刻意追求,就会陷入私欲泥坑不能自拔,淡然面对就会知足常乐。我一个普通的贫困的山里娃,有过毕业留校的喜悦,有过金榜题名的骄傲,有过任教从政的自豪,但当孩子们悄悄地告诉我:‘郭老师,我经常在梦里遇见您’;当已功成名就的学生寄来彩照,我有一种更大的喜悦和成就感。面对生活,要有高尚的情操。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是活着不仅为自己快乐幸福,而是让更多的人一起快乐幸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是生活的烦恼太多,那是我们心胸不够宽阔。不是幸福太少,那是我们不懂得生活。同样是蓝天白云,有人戴着墨镜会把它看得一片漆黑。有人戴着望远镜,觉得无限湛蓝广阔。当有人问我多大年纪时,我说我才16岁,因为我认为生活并不是年轻就精彩,而是精彩才年轻。”
这就是郭西伟心灵深处的真情告白,这就是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普通人的精神高度。(陈元海)

编辑:hefan

上一篇: 新书荐读
下一篇: 新书荐读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