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古城悠悠,由建筑之美造就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2-03-31 15:27

何谓城?许慎《说文解字》云:“城,以盛民也。”城是一个四周以土制城墙、上以天宇为覆顶的“容器”,里面住着许多老百姓,还有城的统治者。城在古代称为国。国这个汉字,繁体写作国。所以,国原指四周用土墙围合的一个区域,这里有百姓千家。

从建筑的角度观看中国古代城市,你会发现它们渗蕴着温馨而严厉的伦理气息,有一种颇为冷峻而富于理趣的美。本文摘自《建筑中国:半片砖瓦到十里楼台》。

主要是消费的“容器”

只要是城,哪怕是最古的城,就不可能没有任何一点商品交换活动。“市井”一词是人们所熟知的。《管子·小匡》说:“处商必就市井。”市源于井。这里的井指远古井田,不是水井,即《孟子》说的“井九百亩”的井。一块井田凡九百亩,称为“九夫为井”,一夫等于一百亩。《说文》说“八家一井”,指八家(八夫)“同养公田”,公田居于井田中心,面积也是一百亩。“八家”各司私田,所耕种的农产品有了剩余,便拿到公田那里去交换,后来公田被取消,便成了最原始的“市”的所在地,所谓市井,即此谓也。

但是,中国古代都城主要是作为军事、政治“机器”而运行的。作为军事据点,守国以拒险,否则筑四周城墙有何用?《易传》解释坎卦时说:“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遇险(包括自然之险与人力之险,后者主要指外敌侵扰)而以城墙拒之,便是国的基本功用。中国都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东方政治与军事色彩。

中国城市起源颇早。石峁遗址、陶寺遗址与良渚遗址等,都有古城址出土。河南淮阳平粮台和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遗址,前者距今约4300年,后者距今约4000年。河南郑州商代古城遗址距今约3500年,面积近25平方公里,设城墙,周围长7千米,是政治、军事中心。《吴越春秋》说:“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这一记载与考古发现是大致相合的。

这种政治、军事堡垒是强有力的,它有效地管辖着全城和郊野,是乡野的宗主;同时由于城市主要不是一个生产的“容器”,而是消费的“容器”,它在经济上又不得不极大地依赖于乡村郊野,还没有走出农村型自给自足经济的限制。政治、军事上的巨人与经济上的侏儒,是中国古代一般城市的典型特点。广大乡野一方面承受着长期的经济压榨,为城市的生存、发展提供食物、衣物与劳动力等,另一方面又严重地“包围”城市,阻碍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建筑文化,便在城乡关系之间求生存、求发展。

以方为常式

城市,以其建筑物、道路、水系、桥梁以及园林景观等,与其他一切自然、人文因素结合成一体,呈现给人们动态的平面与立体空间意象。

从建筑考古看,《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说,1949年后建筑遗址的发掘,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多,主要属于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期。有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华县泉护村、邠县下孟村、长安客省庄、陕县庙底沟、洛阳孙旗屯和王湾等近20处。其中具备一定聚落规模的有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洛阳王湾、汤阴白营几处。

最早的城市平面形态以方形、圆形居多。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收获》一书曾经指出,半坡遗址居住区大体上呈一个不规则的圆形,里面密集地排列着许多房子。居住区的周围是一条宽、深各5—6米的防御沟,沟的北边有公共墓地,东边是烧制陶器的窑场。中华初民的原始建筑平面意识中,尚无成熟意义上的哲学、美学与科学的圆形或方形意识。由于当时生产力十分低下,建房造屋只要能够造起来不倒塌、可以居住就行,究竟要求具有怎样的平面,这在初民心目中尚不是很清晰、规范的事情。

中国城市方形平面的执着追求,首先取决于材料性能、功能要求、技术条件与经济考虑,在儒家伦理观念登上历史舞台后,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有的城市平面布局不那么严格,那是地理环境所限,不得不如此。方形平面的中国城市所追求的理想模式,要求体现天圆地方中的“地方”观念,以及以王权为至尊的伦理等级。

从“里仁为美”说起

《论语》说:“里仁为美。”

有人把“里”理解为“裏”字的简体字“里”,解释为里外的里,从而将《论语》的这一句名言理解成先秦儒家所推崇的以仁义道德为精神内涵的“心灵美”,其实大错特错了。

“里仁为美”的里,与里外的里(裏)显然是两个字。《说文解字》段玉裁注云:“里者,居也。”里是居住、居所的意思。

因而,所谓“里仁为美”,大约指讲究居住的道德伦理秩序即美善之意。先秦儒家思想以道德伦理为旨归,它们处处、时时讲礼,衣、食、住、行无不遵礼,这便是《论语》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因此,在人的居住环境中讲究、遵守仁(礼)规范,并以此为美,是不奇怪的。

由上海里弄的里,笔者想到了中国古代的城市里坊制度。

根据史料,中国古代城市的管理是很严格的。从春秋到隋唐大约1500年间,统治城市的帝王与官吏,为了加强对城市居民的控制,实行里坊制度。《中国建筑史》指出:“从春秋到隋唐实行里坊制度,把城内居住区划成许多里坊,里坊内有街巷,四周用高墙围起来,设里正、里卒看管把守,早启晚闭。”

城市里坊,既是市民的居住单位,也是行政单位,是管束居民的一种方式。

唐代长安的里坊制度颇为完备。从考古实测与有关记载看,唐都长安有一百零八个里坊,规整地分布在这座天下第一帝都的次要区域,而中心区域或繁华地区设皇城、宫城,是宫殿区,构成棋盘格式的城市平面,所谓“百千家似围棋局”,此之谓也。

唐代长安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市、西市,也有零散的商贸活动在一些里坊进行。但是,唐以前州、县以上的城市商业贸易活动依然有严格的时间限定。在一个舆论一律的国度里,商贸活动也讲求一律。当时长安的东市、西市也像里坊一样,按市令开启与关闭。正午一到,击鼓几百下开集;黄昏来临,又击鼓几百下散集,很有些刻板。这一点,读者去看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即可理会,那是汴河边车水马龙、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活动的街景,那连绵不断的房舍屋宇,已见不到封闭式里坊的影子了。

里坊制被打破,人的“心情”也从里坊的封闭之中被解放出来,这是中国城市的新气象。

(咸宁日报综合)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醉心写作乐无穷
下一篇: 一张白纸好绘图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