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勇(温泉)
桃花尖,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驾车前往“全国生态文化村”——桃花尖村游览。
我们登上桃花尖,仰视大幕山,远望金桂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大有心旷神怡之感。左手一指,是大片大片的红豆杉林;右手一指,是大片大片的楠竹林,在浩荡的春风吹动下,交汇成波澜起伏的绿色海洋。此时,怎不令人心潮澎湃呢?!当然,吸引我们的并不仅是桃花尖的壮观景色,而是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桃花尖的本名叫钟台山,海拔高度561米。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钟台山顶有石台,台上有钟,时或见鸣。”这个石台就是仙人礅。对于桃花尖名字的由来,有两个版本。一是东晋时期,当地林农在钟台山顶部和山腰栽满了桃树。春天来了,桃花开遍山野,犹如云蒸霞蔚,人们便将钟台山取名桃花尖。二是据《咸宁市地名志》记载:钟台山的主峰,俨如含苞欲放的桃花,故名。清朝僧印川游钟台山写下《桃花尖》的诗:“峭削排空出,峨峨势接天。乍凌千磴山,迥出万峰巅。有鸟冲寒谷,悬岩响石泉。桃花千朵放,春色信无边。”
在桃花尖山腰还有个桃花洞。据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钟台山上有桃花洞,即李邕读书处。”桃花洞是个天然石穴,四周全是青石壁,洞口宽大洞尾窄小,夏凉冬暖,洞内有仙人灶,石桌和石床。唐代杰出学者李善为避战乱携妻来到钟台山,不久生下李邕。
李邕,世称“李北海”,他独步文坛40年,被李白、杜甫、高适等后辈文学家奉为文坛领袖。他也是继唐太宗后又一个以行书入碑的书法家,更是一个集撰文、作书、刻石于一身的书法家,被称为 “书中仙手”。李邕幼年读书于桃花洞和修静寺(桃花观)。“李邕栖居桃花洞,睡石床,在石桌上读书。”钟台山地势高峻,修竹茂林,桃红李白,鸟语花香,环境幽静,宜于读书治学。李邕在此生活了十五六年,度过了宝贵的青春年华。
古诗人刘骏《桃花洞怀古》,诗云:“唐贤李北海,肇迹自钟台。古洞千年辟,桃花万树开。异时推健笔,当代仰风裁。少坐云迷径,书声隐隐来。” 桃花洞,与其说是石洞,不如说是书洞。
李邕也到修静寺(后叫桃花观)读书,据《湖广武昌府志古迹》记载:“钟台山,旧有修静寺,李北海读书其中。”还有李白诗《题江夏修静寺》为证:“我家北海寺,作寺南江滨。空庭无玉树,高殿坐幽人。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平生种桃李,寂灭不成春。”并注“此宅李北海旧宅” 。
据史书记载,清代咸宁旅汉商人在汉口开办“钟台书院”,专门选拔旅汉商人子弟入学读书,院中供奉咸宁先贤唐李邕、宋冯京和明孟养浩之神主,岁时祭祀,以笃忠良而励后进。
在桃花尖还有桃花泉,桃花泉水甘甜清冽,泡出的茶水被誉为“桃花绝品”。少年李邕在攻读之余,一定观赏过这里盛开的桃花,在桃花泉边洗过砚台,也被艳丽的桃花激起盎然诗兴。
如今,我们在桃花尖,再也看不见桃树林,更没有桃花美景了,但李邕读书的桃花洞和修静寺还在,只是洞中的泥土已掩埋了仙人礅、石桌和石床了,修静寺也是关门无人。我们站在洞口旁还能听到桃花泉水叮咚响,看到映在泉水中的红豆杉和楠竹的倒影。虽然没有桃花的浪漫,但桃花尖的土壤适应红豆杉的生长,全村有八棵500年以上的红豆杉耸立于绿水青山之间,新开辟的数千亩红豆杉布满村前山后,郁郁葱葱,蓬勃兴旺。
写到这里,我想起汪国真的诗:“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李邕桃花尖读书的传说激励着后人发奋学习,也为桃花尖增添了唐韵风采。
编辑:但堂丹
王战强鸡笼山在通城县麦市镇境内,位于麦市镇与塘湖镇的交界处。传说当地有一位叫陈洞泉的人,做了洞庭泉神的女婿后,学到了...
元宵节,是中国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正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是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据说,中国...
○徐浪高湖村位于通山县闯王镇,毗邻九宫山自然风景区,坐落在九宫山老鸦尖北麓盆地间。某年,一登临九宫山仙人途经此地,见...
萧兵先生的新作《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近日由译林出版社推出,该书选取故事新颖,整体布局独特,充分展示了中华各民族在神话...
关于“故宫屋顶无法落鸟”的传说广为流传,文化学者马未都也曾在节目中表达过类似观点。为了证明上述观点“站不住”,最近从事...
由张永生执导,高广泽、刘腾远、温海波、贾康熙、夏梦、齐诗涛、林美汐等联合主演的古装仙侠玄幻电影《神农尺》将于今日在爱...
○南风整理太乙洞风景区位于咸宁温泉以南5公里处的蒋家洞村,距武汉86公里。传说太乙真人将丹丸炼成之后,心里惦记着石乌山凿...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
腊月二十四,即“扫尘日”,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A关于“扫尘”习俗的由来,中国古人可...
本报记者王迪自1986年中国考古学家在四川广汉发现两个坑、从中发掘出上千件约3000年历史的珍贵文物以来,三星堆遗址一直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