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流转的时光年轮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3-01-18 15:56

程应峰(市直)

年,缘于炎帝之名。炎帝名石年,石年诞于烈山石室,其父少典,其母安登。少典之父母即伏羲和女娲。石年意为其寿如磐石,万岁不倒,亦称之为万年寿。人们以炎帝“石年”的“年”字,作为地球绕太阳一周约365日的纪历方法,并将此纪历演算到万年以后,叫“万年历”。

说年,就得明了“年”意味着什么?中国古代,以农为本,农耕立国,炎帝神农氏无疑是农耕先行者,他培育了中国最早的粟类谷物,这些谷物原本是野生的狗尾巴草,经过培育成为穗大粒满的野生优良品种,耐寒喜温,生长期短,适合在黄土地区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生长,成为旱地主要农作物。谷物拥有生长周期,古人在明确时间周期后,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随后又把十二个月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建立起了“春种秋收”的农耕观。

秋收之后,丰收的谷物由背扛肩挑,颗粒归仓。完成“秋收冬藏”,也就意味着要过“年”了。“年”字,在中国古代甲骨文中,上边像谷禾,下边像人,俨然就是一个头顶一捆谷物的人,意味着劳动者扛着沉甸甸的谷穗,也扛着丰收的喜悦。黄现璠在《古书解读初探》中说:“必先有禾之种植,而后有年字之发生,年生于禾,非禾生于年。故《说文》曰:‘年,谷孰也。’《尚书正义引》孙炎亦曰:‘年,取禾谷一熟也。’”

过“年”的历史,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这一期间,各民族要举行各种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备享人间香火。

过“年”所指的时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为什么要过“年”?因为传说中的“年”,是一种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除夕这天,村村寨寨,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之害。

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怪兽畏红、怕火,怕炸响,于是,在“年”出现之时,便在村庄各处挂上红布,贴上红纸,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之夭夭。随之,民间慢慢形成了“贴大红对联,挂红灯笼,放爆竹”的习俗,继而演变出剪窗花、贴“福”字、挂年画等习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年”有了另一说法,那就是欢度“春节”。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人众,祭拜天地。从此,人们把这一天当作岁首,这就是春节的缘起。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除夕,家人团聚,吃“团年饭”,围炉“守岁”,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除夕守岁吃团年饭,从掌灯时分入席,吃罢主食吃零食,可以一直吃到深夜。据宋懔《荆楚岁时记》载,南北朝已有吃团年饭的习俗。除夕守岁,既是对流逝岁月的惜别留恋,又是对新年到来的美好期盼。有《守岁》诗云:“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诗人苏轼也为之着墨:“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鸣,辞旧岁、迎新年活动达到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元旦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随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盛大的鞭牛迎春仪式应运而生,祈愿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三十夜的火,月半夜的灯”,火也好,灯也罢,都让生活充满了光亮和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过年,除了贴上诸如“忠厚传家久,耕读继世长”之类亲笔手书的春联外,少不了挂年画。年画一挂,新年便从年画里活脱脱地走出来了。一如年画里,四肢如藕节的胖娃娃抱着大红鲤鱼,洋溢着余味不绝的中国年味。

自然四季,农事轮回。年在农闲之时,人们便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忙年;年在四季之始,最能燃起美好生活的热望。所以,于中国人而言,过年是一年的生活巅峰,续接着一年一度灿烂的人生之梦。过年,是对“过日子”的一种总结,是一种焰花般的绚丽绽放。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理想被生活化。正是生活与理想的融合,才有了浓重的年味。过完年,人们走出年的状态,回到烟火生活里,年的感觉也随之消失。可以说,年,是一种努力生活的理想,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桃符”与春联
下一篇: 新书荐读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