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阅读的春天序曲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3-03-06 16:05

春到了,万物复苏,万象更新。一年之计在于春,读书贵在勤与恒,几位文化名家近期的阅读书单,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让我们在书中捕捉春的讯息,迎接春天的到来。

首先,我得说一下我的同事余斌先生为刚刚仙逝的104岁的杨苡先生口述史撰写的那本《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译林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非常好读的书,尽管有425页,但花上一天你就可以读完,因为这是一本插图版的书籍,关键是它阅读起来轻松“好玩”,一点都不枯燥。余斌用生动而平实的语言再现了一个翻译家百年的生活历史场景。杨先生去世时,有人在网上发文的题目是“中国最后一个贵族小姐的陨落”,但这正与此书口述者和作者的旨趣与初衷相反——他们将人物放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去还原描写,才获得了各个阶层读者的喜爱。非虚构的口述史,就是用这样的观念和方法去俘获广大读者心的,同时站在历史的新高度去体现人类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人性的力量才是跨越阶级和时空的文学叙述。

毫无疑问,余斌在其长长的后记中把他撰写此书的想法讲得很透彻了,而我最欣赏的两句话是:“我想达到的,第一是真实,第二是真实,第三还是真实;而通向这真实,第一是细节,第二是细节,第三还是细节。”传记文学之所以吸引读者,就是其真实性,当然也有将它演绎成通俗小说者,其销量更加可观。余斌的这部非虚构的口述史的全部历史、审美和人性的深度意义就放在了时代的天平上,凸显出了它的重量。

还是用《呼啸山庄》里的话来作为杨苡先生的葬词,以及对这部作品的赞词吧:“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燃烧的激情,包括死亡。”“起来!别让自己退化成一条低贱的爬虫。”

是的,理解一篇好的作品,并非就是一次性完成的,再阅读、再还原、再思考、再创造,是阅读一篇经典作品的历史过程,正如我正在闲览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埃德加·劳伦斯·多克特罗一本《创造灵魂的人》随笔集里,作者在重新阅读美国爵士时代大师菲茨杰拉德《崩溃》时所感:“菲茨杰拉德告诉我们:‘他的神经反射已经垮掉了——有太多的愤怒和泪水。’他在描述什么状态呢?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插曲?是沮丧?还是精神危机?”这仅仅是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可以解析的吗?显然,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正如我们重新阅读菲茨杰拉德描写100年前美国“迷惘的一代”那个经典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反观今日世界,也许我们获得的“迷惘”比菲茨杰拉德更痛苦和悲伤,这就是重新阅读的辐射力量。

其实,我这段时期正在对读许多的绘画理论著作与画作,把美学艺术理论家约翰·萨利斯的《风景的意义》与克拉克的五部艺术史文集,以及那一套“牛津艺术史”绘画理论丛书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从中找到新的观看西方绘画史里的“通感”艺术效应,即,它们与文学和音乐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尤其是和中国的当代文学之间因观念美学的差异性,所形成的对风景画、肖像画、风俗画、风情画的不同描写形态。而萨利斯在《风景的意义》中,对风景的界限、密度、悲剧、共振和隐匿的阐释,让我进入了一个更加开阔的广义风景境界,将它们与大量的西方艺术绘画作品进行对读,获得了超越英国艺术史教授贡布里希那本畅销了70年的读本《艺术的故事》的经验,不再停留在历史艺术故事的层次,终于明白了克拉克在观看油画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将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为观赏绘画的切口,同时也理解了他为什么总是把油画和交响乐的旋律纠缠在一起的原因了。艺术的“通感”让技术层面的表现力熔铸在人文意识的充分表达之中,这才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创作宗旨。

正是这样的缘故,在这个阅读的“春天序曲”里,我翻看老电影,偶然看到一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不是那幅荷兰风俗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著名的油画吗?以前我只知道他的风景画《小街》归入了荷兰风景画派,但并不出名,而他的这幅肖像画却久久地留在了我的脑畔底片中了,因为这幅肖像画当年只卖了一美元。这位一生穷困潦倒的画家只活了43岁,与梵高绘画命运相似,他的风俗画直到200年以后才被重新发现其伟大的艺术价值,被称为“沉睡了两个世纪的司芬克斯”,可见阅读的历史是一个漫长过程的真谛所在。

而我却并不知道美国作家特蕾西·雪佛兰用此题材写过虚构的长篇小说,而且是一部充满着哀怨的朦胧爱情故事叙事,电影基本上是忠于原著的。这让我想起虚构和非虚构之间的区别,作家雪佛兰虚构满足的是哪一个层级读者的需求呢?书籍在西方获得了众多读者,在中国却并不出名,且电影的评分也极低,为什么?

同样,我在充满着好奇心之余,观看了电影《香奈儿的秘密情史》,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文学艺术的诗性,我便在微信小群里写下了这段文字:在香奈尔的香水里渗透了伊戈尔(原型人物为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音乐旋律“通感”,与人物故事及画面的互为渗透,互为因果,成为作品跃上谱写人性旋律的巅峰,超越了一般小说描写单调的平面设计,这才是它由艺术灵感进入人物与故事灵魂深处的灿烂光芒。

从虚构和非虚构的情节中来回穿梭,我们闻到的不仅仅是香奈儿5号的味道,还听到了作者弹奏出来的美妙旋律,这天籁之声随着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的变化,形成了交响诗般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乐曲起承转合的节奏感。

然而,因为普通的电影观众看不懂如此平静的生活叙事,看不到叙述背后深层肌理的艺术表达,所以,真正的好作品还是哲思的。亦如一开始作曲家创作的乐曲与舞台上舞蹈的现代性表演,遭遇到了空前的抵制和谩骂,这是大众(包括有些贵族)对超前的艺术不能接受的结果。再如,作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的伊戈尔与香奈儿的矛盾有点像电影《红舞鞋》(小说《红菱艳》)中的冲突,在灵与肉的碰撞中,伊说了一句刻薄的话:我是艺术家,你就是一个店主。但他忽略了香奈儿才是一个真正懂得艺术的人,香奈儿从一开始就欣赏伊的艺术才华,作为一个高级裁缝,她在给伊做马甲时说,和你的音乐创作一样,我做衣服也是靠感觉,用“摸”来体验身材。她对香水味道的嗅觉也是超人的,味觉比香水制作大师还有灵气。所以她对伊的理解不仅是皮相的肉体,更是灵魂的洞悉。所以她一度拒绝伊的肉体需求,连一个吻都不给,目的就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刺激他的创作冲动,使他最终完成了杰作《春之祭》,并且在暗中匿名赞助演出。这是一个非常懂得艺术、热爱艺术,并把一切献给艺术的伟大女子。

(原载《文汇报》,作者为丁帆)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新书荐读
下一篇: 三香花开 ​剑及履及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