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深入浅出讲明经济学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3-11-09 16:15

经济学经典是历代经济学家探索经济规律的智慧结晶,要学会用经济学思维解决问现实问题,绕不开经典作品。而若有经典为基石,学习经济学也可以事半功倍。基于此,《经济学底层逻辑》通过通俗的方式讲解经济学。全书分为23章,分四篇:第一篇,经典领读,此篇以经典著作为主线,对经济学发展流变作梳理;第二篇通过原理解析,重点对经济学基本原理作讲解;第三篇进行了质疑和反思,主要对经济学有疑点的问题作反思补正;第四篇以史为鉴,用历史事实验证理论。通过经典领读、原理解析、质疑反思、以史为鉴四大视野,深度揭示了经济学的精髓和内在逻辑。无论是研究经济学的专业人士,还是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和启示。

解读经典 用经济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

经济学的独特魅力在于价值和交换。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因此也有了分工和价值。在本书的第一篇中就通过五章的内容解读经典作品。而学习经济学,归根到底是要学会并掌握经济学思维方式,作者也强调“不必在意学者的某个具体观点,但要特别留心他们分析问题的角度与方法。

在第五章经济学分析角度中,作者通过巴斯夏的一篇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来阐述“要重视看不见的结果”,并提醒读者,决策者要想作出好的决策,就要重视。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1850年,迄今已有170多年。时过境迁,此文依旧值得一读。巴斯夏在文章开篇就说道,经济学家有好坏之分。一个差的经济学家,常常只看见可以看得见的结果;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却能同时兼顾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结果。基于此,作者分析从选择角度看,“所谓看不见的结果”,其实就是“机会成本”。经济学定义的“机会成本”,是指人们面临多种选择时,作一种选择而放弃其他选择的最高收益。但若仅仅依据看得见的结果做经济决策,往往会得不偿失。

为此,作者引用银行贷款的例子来论证。企业主常常抱怨银行嫌贫爱富,对亏损企业见死不救。银行给企业放了贷款,令一些亏损企业起死回生,这样不仅稳定了员工就业,也为国家创造了税收。于是又有人说了,银行原本就应雪中送炭,优先照顾那些经营亏损的企业。但巴斯夏说,银行这种行为是我们看得见的结果;看不见的结果是:由于信贷资源有限,当银行将贷款给了亏损企业,那些盈利企业也可能因为得不到贷款发生亏损,而盈利企业一旦亏损,由此付出的代价(机会成本)往往更高。

最后,作者总结道,决策者要有“眼光”。眼光不同于眼力;眼力是指别人看得见的结果你也能看见;而眼光则是别人看不见的结果你却可以推测得出。而现实的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有这种“眼光”。

经济学底层逻辑解决现实问题

提到用经济学解决现实问题,可能很多人会避而远之。因为在大多数人心里,经济学是枯燥难懂的,运用起来有可能还要与逻辑、数学这些知识结合而为之。《经济学底层逻辑》是王东京用通俗方式讲解经济学的一次尝试。王东京以研究经济学为职业,长期在中央党校主讲经济学,怎样与非专业读者对话是他的优势。从这个角度讲,将经济学通俗化,这本书的内容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到底经济学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为此,王东京为读者设立了一系列经济生活场景,从场景中洞悉知识,从知识中看透生活现象本质,提升经济逻辑思维。例如,经济生活中的“搭便车”真的存在吗?很多人将“搭便车”理解为“坐享其成”,针对这点,王东京认为不完全准确,但意思也差不多。在职场生活中员工希望涨工资这件事到处可见,但有些雇主对此却置若罔闻、迟迟不予理睬。无奈之下,工会决定组织罢工逼迫雇主就范。工会发出动议后,多数员工参与了罢工,后来因为罢工,雇主答应了员工涨工资的需求。结果不仅参加罢工的员工涨了工资,那些未参与罢工的员工也涨了工资,有学者说,后者搭了前者的便车。王东京分析道,这个例子是要证明集体行动会导致“搭便车”,推论是罢工后雇主给员工都涨了工资。但雇主是否涨工资取决于企业对员工的需求,而不是看员工是否参加了罢工,而不能因此下定论“搭便车”了。因此,“搭便车”其实也是个假问题,虽然人们会常有这种想法,但想法归想法,真实世界不可能容许这种现象存在。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要不限制“竞争”,没有人可以长期“搭便车”。正因此,王东京也认为经济学者不应在此话题上白费工夫。

以史为鉴,掌握经济现象的本质

经济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可以指导实践。而理论是否正确,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在不断变化,而历史却是已经固化的实践。以史为鉴,不仅可以验证理论,也可以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

在书中的第四篇中,内容围绕各国的崛起和发展之路展开,在慷慨激昂讲述各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同时,用历史事实反复验证经济学理论,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颇具启发性和可读性。这种多视角的讨论方式可以帮助读者把握经济学的重要思想和观点,看清经济学现象的本质,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分析经济问题。

另外,本书提供了大量实践案例和经济场景,让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和思考,掌握批判性思维工具和经济思维方式,以经济思维去寻找问题的根本所在,收获可行的解决方案。(原载《天津日报》,作者张楠)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下一篇: 回了一趟天恩余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