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学界以构建具有中国气派的电影学术理论体系为中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种种理论虽各有侧重,但殊途同归,都是要充分阐明中国电影的独特美学,展示中国电影的民族风范;不同理论具有一个共同的价值目标——用中国电影实践总结中国电影理论,用中国电影理论阐释中国电影实践,用中国电影准确、充分和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思想和精神力量。
中国电影创作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并以其为电影的主导品格,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用摄影机紧扣跳动的时代脉搏。中国社会处于变革之中,电影在充满创作激情但往往模棱两可的“作为艺术的电影与作为商业的电影”辩论的冲突二分法中找到空间,细细描摹中国社会的种种变化与发展,电影内容、题材、风格的嬗变与社会思潮、政治与经济形势变化形成共振与呼应,影片多维度影响观众对现实的认知,银幕内影像深度参与银幕外的国民性乃至国家形象的构建。
电影改编尤其能凸显这一点,从《芙蓉镇》《智取威虎山》《牧马人》《城南旧事》《青春祭》到《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归来》,再到《流浪地球》,这些从文学作品而来的改编电影,其修改过程及改编后的内容、主题和艺术风格不仅体现出作家个人志趣与大众接受之间的融合,更受到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本书基于学界已有研究,在电影改编的研究范式和内容上尝试一种社会学方向的拓展,紧紧围绕电影与中国社会的紧密关系展开,具有明确的中国问题意识,其研究方法和出发点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感和当代性。
本书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改编电影叙事主题、美学风格和生成过程的探析,追踪贯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潮流演变,在对银幕影像的考察中解读中国社会的运行状况,试图发现社会变革怎样作用于流行文化并因此建构起大众的历史意识。
像许多学者陈述的那样,在现代世界里,通过大众媒体传播思想在集体记忆的构成中、在个人和群体身份的形成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长远来看,流行文化、媒介文化会构成我们的现实感知和历史想象,从而取代我们的历史意识。
电影的生成有着有趣而曲折的起源叙事,社会中政治、经济、美学和技术的各种转变和过渡影响了电影的形式与内容,而电影勾勒出的社会状况又启发了观众对世界的想象与理解,电影试图传达的讯息和世界真实的样貌永远不会完全一致,但图像的视觉结构如此引人注目,以至于电影完全可能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在观众心灵中用虚构的影像取代现实事件本身。
中国电影研究要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以中国特有的言说方式或表达方式构建起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体现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特色的话语体系。当下的中国电影理论构建“需要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的社会变革之间建立联系,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中国电影,电影人才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立足点”。本书以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为研究的逻辑起点,运用电影社会学的方法对文本及其生成背景进行分析阐释,紧扣电影作为时代精神的影像投射,论述数十年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如何在影像中得到创造性再现,这是一项有价值的工作。
从中国电影自身情况来看,早在诞生之初,其已经通过和鸳鸯蝴蝶派的联姻,借助文学的推动,以影像的手段,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生动展现了社会运行的深层机理。在20世纪80年代,电影界广泛译介国外学术读物,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电影语言现代化”的启蒙。进入21世纪,数字化时代到来,面对新的电影生产场域,中国电影还需要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梳理过往的成败得失,尊重人民心声,展现人民意愿,与观众建立起信任互动关系,才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繁荣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的研究可以启发电影创作更有效地与社会形成紧密互动,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更高效地满足人民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的观影需求。
本书作者在相对受关注较少的电影社会学领域深耕细作,从电影的角度观照社会,强调在分析电影改编时不仅要考虑文学与电影的艺术自律,还需要洞察文本外的时代面相,考察时代变迁如何重塑电影的价值理念、如何改革电影的运营体制、如何改变电影的传播范式等,这种“功夫在诗外”式的跨学科研究路径体现出理论空间拓展与深化所必需的学术想象力和创新力。本书在系统梳理电影对改革开放的再现方面做出创新,对打造本土化的电影叙事和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建立健康的电影形态和电影生态、以艺术和思想文化研究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原载《北京日报》,作者高璐)
编辑:但堂丹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乐昌兴、伍伟报道:11月25日,经传统保护村落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刘子川、特约记者彭志刚、童金健、通讯员张杰报道:11月8日,第二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
咸宁新闻网讯 特约记者刘建平、通讯员皮江星、付婧烨报道:12日,中国新农村生活体验示范工程正式落户通城。 据了解,中...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刘子川、特约记者彭志刚、童金健、通讯员张杰报道:11月8日,第二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
题:这份“进博答卷”,兑现力重千钧的中国承诺辛识平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一年来,哈萨克斯坦的糖果、果汁、面...
题:世界500强眼中的进博会:不容错失的“中国机遇”新华社记者潘清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科技生活展区里,世界500强、家具及...
题:全球抗疫彰显中国之“义”辛识平疫情如火,命运与共。不会忘记柬埔寨首相洪森“逆行”访华,不会忘记中日韩“风月同天”的...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为最早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最早迎战疫情的国家,中国全民动员...
——携手全球抗疫彰显中国担当②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冲锋陷阵的人值得尊重”。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著名唯美主义文学家,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细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见图,资料图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