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转折》写作的重要价值
擅长于中共党史非虚构写作的丁晓平,他的新著所写的“大国转折”,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转折,这里特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它所开创的新时期。作品叙写的关键词“开放”,是改革开放。在丁晓平看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人眼里和心中,甚至在中共党史和当代中国史上,已经固化为一个象征或者符号,既是改革开放的标志,也是‘邓小平时代’开启的标志。”题材的重大性,从根本上奠定了《大国转折》写作的重要价值。
作品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原点,基于这一原点上下有机延展,以“长镜头”叙事的方式,真切地还原了新时期改革开放启动的纷繁复杂的历史现场,全面完整、富有深度地反映这一划时代重大“标志物”生成的时代逻辑、根本内核和历史意义,并且在主题设置方面与新时代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相贯通。因此,这部作品不仅是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种“史记”性的厚重叙事,而且为我们今天更好地理解领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供了一个深远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思想资源。
《大国转折》四个篇章的内容
《大国转折》写作的基本理路与丁晓平稍早前出版的《人民的胜利》相近。《人民的胜利》叙写的是“新中国是这样诞生的”历史传奇。作品叙事的高潮聚焦于新中国的“开国”,而主体叙事则是从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起笔。这种由因及果的叙述,凸显的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创世纪的“人民的胜利”历史逻辑。《大国转折》用《冬之卷·看世界》《春之卷·燎原火》《夏之卷·里程碑》和《秋之卷·梦想者》四个篇章,来组织展开“中国是这样走向开放的”叙事。其中,《夏之卷·里程碑》具体叙写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为这次会议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
这是关于改革开放原点历史的核心叙事。而前两卷和后一卷所写则建构起关于原点与原点关联的“历史圈”的全景叙事。“看世界”和“燎原火”采用双视角,一是开眼观照世界,二是摄照透视国内,并将双视角所见加以比照。从对世界的考察中,发现现代化建设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从对国内社会发展问题的存在以及与世界潮流巨大落差的深切认知中,反思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受阻、人民生活依然困难的根本原因,深刻思考“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之问,寻找中国发展的时代大道。
“梦想者”这一部分更多的是书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直接效应和它的长远意义。改革开放不只是一项“宣言”,而已经变成一种见效的中国实践。作品从经济、政治、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许多方面,展示出中国新时期的“划时代”之巨变。而“相信我们现在的娃娃会完成这个任务”的记写,则将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分三步走”战略构想提出的具体语境作了还原,特别是第三步的构想恰好对应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部署和宏伟目标。
《大国转折》的逻辑性和历史肌理
《大国转折》以其对中国改革开放原点历史完整全面的叙写,彰显了它客观自在的逻辑性和历史肌理。这其中既有时代大势的必然,也有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特殊时期的独特贡献。可以说,这是一份关于新时期改革开放原点完整而丰富的历史档案。这部作品的写作,是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和一代改革开放先行者的致敬。
丁晓平的报告文学具有鲜明的学术理性特征。在他看来,“历史就是史实和真相,保证作品的‘真实’;学术就是思想和观点,保证作品的严谨。”“历史”是“学术”的支点,而“学术”除了“思想和观点”之外,最根本的还是作者对蕴含在历史题材之中的整体性历史逻辑的发现和把握。在《大国转折》这里,“冬春夏秋”四卷的结构设置和内容安排,正是基于作者对“中国是这样走向开放的”重大转折时期历史逻辑发现、把握而加以统摄的。
《大国转折》是一部题材重大的史志性作品,作者期望为“改革开放的历史原点写一部纪念碑式的作品”。史志性作品需由具体的叙事建构文本,历史自在的逻辑性需要通过人物事件的故事性加以呈现。《大国转折》的作者引领读者走进近半个世纪前改革开放的历史现场,打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走过的历史记忆”。
作者以“中国向何处去”开题,由引述1978年元旦社论《光明的中国》进入叙事。这样的设置,抓住了其时中国的大要,作品的书写由此得以提纲挈领。“中国向何处去”?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或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坚定地选择为民族求强盛、为人民谋幸福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作品围绕“转折”的总题,注重走进重大历史事件的内部,以诸多细节的发掘,揭示出历史的真相。《大国转折》是一部融合历史、学术和文学的非虚构作品。十一届三中全会无疑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这已为读者所熟知,而不为我们所知道的是此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与三中全会的具体关联。对此,作者以较多篇幅详细“揭秘”了会期长达三十多天的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全程峰回路转的故事。这一故事的叙写,使读者感知到当年改革开放既是必然的,又有很多的“偶然”和复杂。
《大国转折》富有趣味的“闲笔”
作家丁晓平在实录改革开放原点重大历史重大事项的同时,也注意穿插一些富有趣味的“闲笔”:冒险实行“包产到户”的小岗村农民将获得丰收的花生炒熟了,送给来看望他们的万里。“回到合肥,在省委常委会上,万里把装得满满一篮子的花生‘哗’一下倒在会议桌上。”这里用的是白描小事,但它漫溢出的却是浓郁的历史气息。此外,“冬春夏秋”四卷的题记也可见作者的用心:“冬脉如营……万物闭藏”“春脉如弦……万物始生”“夏脉如钩……万物茂盛”“秋脉如浮……万物收成,否极泰来”。作者借用《黄帝内经》等典籍中的古语,将“大国转折”期的中华民族以人的四时脉象比喻,它写出的是“光明中国”的万千新气象。这样的表述意象出新,意味隽永绵长。
(原载《北京日报》,作者为丁晓原)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阅读,学会吸收是关键
下一篇:
新书荐读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乐昌兴、伍伟报道:11月25日,经传统保护村落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刘子川、特约记者彭志刚、童金健、通讯员张杰报道:11月8日,第二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
咸宁新闻网讯 特约记者刘建平、通讯员皮江星、付婧烨报道:12日,中国新农村生活体验示范工程正式落户通城。 据了解,中...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刘子川、特约记者彭志刚、童金健、通讯员张杰报道:11月8日,第二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
题:这份“进博答卷”,兑现力重千钧的中国承诺辛识平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一年来,哈萨克斯坦的糖果、果汁、面...
题:世界500强眼中的进博会:不容错失的“中国机遇”新华社记者潘清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科技生活展区里,世界500强、家具及...
题:全球抗疫彰显中国之“义”辛识平疫情如火,命运与共。不会忘记柬埔寨首相洪森“逆行”访华,不会忘记中日韩“风月同天”的...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为最早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最早迎战疫情的国家,中国全民动员...
——携手全球抗疫彰显中国担当②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冲锋陷阵的人值得尊重”。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著名唯美主义文学家,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细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见图,资料图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