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就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这75年,在人类历史长河里只是瞬间,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伟大历史篇章。
回顾新中国75年的经济发展,可以说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我国从一个积贫积弱、吃饭问题都不能解决的落后农业大国,通过7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的努力奋斗,经济腾飞,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制造业大国及对外贸易大国,它正满怀信心、快马加鞭向现代化强国进军。我国不仅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正在迈进世界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我们今天的“四个自信”,也是建立在新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基础之上的。因此,系统学习和了解新中国75年的经济发展历史,就显得尤其重要和不可或缺。
新中国三个经济发展历史时期
学习经济史,首先要把握历史脉络,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形成大历史观,这样才能真正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我认为,通过研究新中国75年经济发展历史,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们提供借鉴。
新中国75年的历史,从经济视角看,就是两大主线或者说两大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机制。以此观察,75年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每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任务都有所不同,也由此形成了我们常说的三个历史时期特点:“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还是一个经历了百年战乱、满目疮痍的落后农业国家。作为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大国,又接连遭遇朝鲜战争等局部热战影响,保障国家国防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和紧迫。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实行了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战略。改革开放前,虽然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能够做到高积累下的社会稳定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保障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基本上解决了国家国防安全问题,但是这样的体制却不利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不能有效利用资源,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因此,当国际环境改善、国家国防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后,经过总结“文革”的惨痛教训,快速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成为最紧迫、放在第一位的中心任务。改革开放就是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的。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从1978年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前,是新中国经济史的第二个历史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映了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体制变革的原则。在实事求是、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通过改革开放调动了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充分发挥了中国人力资源极为丰富的优势和利用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期,创造了国民经济连续三十多年高达9%以上的年均增速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从多个指标看,到2012年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物质财富以惊人的速度扩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可以说,这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前提。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经济发展视角看,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动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主要任务。而与之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则成为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继党的二十大确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之后,今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于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作用、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详尽具体的部署。这次全会也将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样,在新中国经济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2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克服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生态环境恶化、国际环境逆转等不利因素,踔厉奋发,打赢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指日可待。
总结和认识四点历史经验教训
回顾三个经济发展历史时期,深深感到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有太多的历史经验教训需要总结和认识。谈几点看法。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中国创造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使命、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强大的领导能力和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不仅被历史证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
第二,中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的社会主义大国,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并不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脆弱,还有国际环境的干扰因素,都使得中国必须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主要动力、调动和发挥各种积极因素、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经济现代化新路。75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已经探索出一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但是这个探索并没有终结,还需要继续深化。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三大世界性难题:一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如何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即共同富裕;三是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四,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和国际地位提高的基础。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腾飞,中国的政治(含法治)建设、科技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高,这些又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提高。今后需要继续研究和落实好如何使这两方面更好地进入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新中国75年经济发展和体制变迁的经验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按照75年开创的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制度和理论继续走下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原载《北京日报》,作者为张卓元)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下一篇:
宝石古民居群成为“烫手的山芋”(下)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乐昌兴、伍伟报道:11月25日,经传统保护村落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刘子川、特约记者彭志刚、童金健、通讯员张杰报道:11月8日,第二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
咸宁新闻网讯 特约记者刘建平、通讯员皮江星、付婧烨报道:12日,中国新农村生活体验示范工程正式落户通城。 据了解,中...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刘子川、特约记者彭志刚、童金健、通讯员张杰报道:11月8日,第二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
题:这份“进博答卷”,兑现力重千钧的中国承诺辛识平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一年来,哈萨克斯坦的糖果、果汁、面...
题:世界500强眼中的进博会:不容错失的“中国机遇”新华社记者潘清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科技生活展区里,世界500强、家具及...
题:全球抗疫彰显中国之“义”辛识平疫情如火,命运与共。不会忘记柬埔寨首相洪森“逆行”访华,不会忘记中日韩“风月同天”的...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为最早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最早迎战疫情的国家,中国全民动员...
——携手全球抗疫彰显中国担当②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冲锋陷阵的人值得尊重”。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著名唯美主义文学家,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细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见图,资料图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