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咸宁发布 >> 正文

只身当卧底,咸宁一科员往返4万多公里破获全国特大网络传销案!

来源: 时间:2017-03-03 16:55

  连日来,张亮只身卧底“打传销”的事迹在全省工商系统引起大讨论。3月2日下午,记者联系上张亮,他正在赶往杭州,办理新的案件。

  现年38岁的张亮是市工商局网监科科员。从2015年7月开始,他历时一年多,行程4万多公里,破获“云在指尖”特大传销案。

  资料显示:“云在指尖”涉案金额6.2亿元、会员人数280万余人、遍及34个省级行政区……2016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七件网络传销典型案例,“云在指尖”案排第一位。腾讯认为,“云在指尖”为微信生态下的新型传销治理树立了典型案例,具有“风向标”意义。

  破获如此错综复杂的传销大案,

  期间发生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

  今天小布来讲述张亮的故事

  面对法律风险,是胆怯退缩还是直面挑战——张亮选择:寻找铁证,用事实说话

  “法律专家认为‘云在指尖’是创新的商业模式,你比这些泰斗还权威吗?”2016年1月5日,一位代理律师拿着一份法律意见书,在市工商局盛气凌人地诘问张亮。

  摆在张亮眼前的意见书上,6名国内法律专家的签名赫然纸上。

  这一切源于2015年4月的一条匿名举报:“广州云在指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涉嫌传销,请工商部门查处”。

  按照举报信的指引,张亮打开网站发现,“云在指尖”短时间内聚集庞大流量。浏览人数1.2亿,微信等关注人数2400余万,直接参与人数260多万。

  是全新商业模式,还是违法传销?张亮果断决定:化身卧底一探究竟。

  通过购买商品缴纳“入门费”,按照金字塔层级发展下线,蛰伏20多天,张亮获取第一笔佣金。

  在一线多年“打传”积累的经验告诉他,这是个大案。

  2015年7月20日,市工商局正式立案调查“云在指尖”,张亮主动请缨成为主力。

  同年11月25日,市公安局温泉分局依法冻结“云在指尖”2400万元账户资金。

  此后不久,当事人浮出水面。云在指尖公司代表及法律顾问承认违法,并表示愿意接受法律法规的处罚。

  出乎张亮的意料,当事人取得法律意见书后,态度发生大逆转:“云在指尖”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具体表现。

  同事劝他:“双创”是国家大政方针,一旦查处稍有偏颇,不仅自己身败名裂,还将危及工商系统的权威……

  朋友忠告:形势不明朗,潜在风险大,不要自踩雷区……

  家人担心:你只是一名普通基层干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面对潜在的风险和同事、朋友、家人的关心,张亮有了几分迟疑:是退缩还是向前?

  “传销与否,要让法律来判定,要用证据来说话。”张亮这样说服自已,决定直面挑战:寻找铁证,用事实说话。

  面对错综案情,是半途而废还是坚持不懈——张亮选择:马不停蹄,与时间赛跑

  掌握铁证,必须破解“云在指尖”复杂的佣金链条、传销层级。

  因此,打开“云在指尖”后台数据库,是张亮的唯一选项。

  张亮南下广州,在腾讯公司调取资料时发现,“云在指尖”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另一大互联网巨头公司——阿里巴巴。

  马不停蹄,张亮又赶赴杭州。

  “云在指尖”在阿里巴巴租用了整整29台服务器,空间有60TB。

  “解析这些数据至少等3年!”工作人员回答。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张亮明白,工作人员的话并非虚言。60TB数据,用办公电脑装,需要120台;用10M带宽24小时不间断下载,需要3年才能下完。

  放弃么?

  “传销,往往披着精美的外衣,刺激着人们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欲望,冲击脚踏实地、勤劳致富的传统价值观。”张亮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段话,告诫自己,再难也要找到“云在指尖”的传销铁证。

  历时6个月,9赴腾讯、8赴阿里,张亮终于拷贝回想要的数据,成功破解“云在指尖”的运作链条。

  这期间的艰辛,让张亮记忆犹新——

  调取数据,阿里巴巴有非常严格的内部审批程序。第一次从阿里巴巴拷贝回“云在指尖”其中一台服务器近1TB的数据,历经了20多天排队、走程序、说好话、焦急等待。

  张亮说,刚拿到数据时非常兴奋,以为马上能大功告成。

  “这里面只是缓存信息,完全无用。”计算机专家的结论,有如当头一盆冷水。

  执着的张亮并没因此放弃,他日日夜夜盯着海量数据,发挥自己计算机专业的特长,终于找到下一个IP地址,信心满满地再赴阿里巴巴。

  一个月后,他第二次拷回数据,但经分析后,依然不是要找的证据。

  一次次接近,又一次次重回原点, 沮丧和焦灼伴随着张亮奔波在广州、杭州、厦门、重庆等多个城市,一年多的时间里日夜兼程4万多公里,意志、身心受到残酷挑战。

  尽管如此,张亮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与时间赛跑,拨开重重迷雾!

  面对举报诋毁,是患得患失还是不计荣辱——张亮选择:不忘初心,永远在路上

  当张亮为案件取得突破而“春风满面”时,一阵寒意冷不丁向他袭来。

  “咸宁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张亮一意孤行,对公司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要求停止案件调查,并对张亮进行行政调查……”

  “云在指尖”雪花般的举报信,寄到了从中央到咸宁各级纪委以及主管部门的信箱。

  猝不及防的举报发难,再一次令张亮作出选择。

  有亲友劝道:被举报,对一个公务员而言危及个人前程,还是适可而止。

  有朋友劝慰:替家人想想,别让家人担惊受怕。

  的确,为了这个案子,张亮亏欠家人太多。

  年迈的老父亲中风住院时,他正在出差取证的途中,家人向他隐瞒了病情;

  3岁女儿的幼儿园开家长会时,他正伏案办公桌前,分析数以亿计涉案资金的来龙去脉;

  体弱的妻子扛着大米上楼累得气喘吁吁时,他正辗转重庆、厦门等地,想方设法为电子证据做司法鉴定。

  骨子里的坚韧和担当,让张亮再次战胜了迟疑。他安慰家人:“穿上制服,就要对得起帽子上的国徽,对得起这身制服。”

  为职责而战!

  张亮罗列出一份“任务清单”:5000多封往来邮件要梳理、6.2亿元的资金流水要审计、数十TB的电子数据要分析、6000多种商品信息要统计、几百家供货商待调查。

  为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多少个夜里,孤灯挑战到天明;多少个早晨,睁开眼就是证据、证据、证据;多少个节假日,泡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

  2016年端午节假期的第三天,妻子带着女儿到单位送饭,张亮已经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看到满眼血丝的丈夫,心疼得掉泪了:“你何苦这样逼自己,世上的案子你办得完么?”

  “遇到一件案件,就要办结一件。”张亮轻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件件核心证据被锁定确认。2016年6月,张亮逐一掌握“人员—层级—资金—传播过程—社会影响”等各方面完备的证据体系。

  在同年7月18日的听证会上,细心的律师发现:纸版证据资料,垒起近1米高;电子版证据资料,装了十几个硬盘。

  听证会上,连续10天的面对面交锋,这些海量证据迫使对方律师团队低头。“云在指尖”实际控制人郑某,表示愿意接受法律法规的处罚。

  一起跨度一年多的特大网络传销案,画上句号。

  网友“草原”留言:“这场较量结局漂亮,但愿此案能唤醒那些异想天开一夜暴富的朋友。”

  而张亮没有时间沉浸在赞誉里,带着案卷走在查办下一起案件的路上……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12个重点示范项目在建!近5年来咸宁投入14亿,这钱花在哪里?
下一篇: 2月这“十大谣言”传得特别邪乎,很多人都中招了!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