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6专题 > 2016“两会”专题 > 政协委员献策
【聚焦绿色咸宁】打造生态文明咸宁样板
- 来源:咸宁日报
- 时间:2016-01-15
阅读提示
市长丁小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推进生产生活绿色化,加强生态保护,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打造生态文明咸宁样板,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绿色咸宁。
13日至14日,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围绕“绿色咸宁”,积极建言献策。
倾力实现绿色覆盖
咸宁绿色生态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达到49.32%,境内水系发达,河流湖泊众多。我市先后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咸宁进入中国生态城市竞争力前十强。
“我们要不断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水平,打造更加响亮的国家森林城市名片。”政协委员王槐生认为,可以通过系列行动来实现这一目标,实施“绿满鄂南”行动,力争到2017年,实现全市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通道绿化地、村庄绿化地应绿尽绿,实现绿色全覆盖;实施森林资源管护工程,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山体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工作,保护好咸宁良好的自然生态;实施林业改革创新工程,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林地确权、发证,重点做好林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
人大代表余珂认为,绿色覆盖就要倾力做到“四季花常开、绿色全覆盖”。嘉鱼城镇绿化将实行“乔灌草”合理搭配,城区实行绿化、亮化、净化整体升级,实行路灯照明、标志标牌、街名路名全面改善,加快环卫、城管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开展城镇建设提质年活动,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复核。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乡村治理,建设美丽嘉鱼,各镇每年集中力量,坚持推进“一条示范街、一个示范村、一个小公园、一个绿色基地”的“四个一”规划化建设。
“实现绿色覆盖,还得关注小事。必须要刹住小区‘毁绿种菜’、‘圈地养鸡’现象。”政协委员夏金平建议,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联合管理机制。小区物业、社区居委会、城管部门和卫生责任单位四方协调,联合整治,齐抓共管,把绿化带养护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到实处。
全力做强绿色产业
2015年来,我市出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26项政策措施,推动绿色崛起行动计划。事实证明,行动计划成效显著。
一年间的巨变,委员们再次意识到:“绿色是咸宁最大的潜力、最好的财富、最硬的品牌,绿色崛起是咸宁最好的发展路径。”
一年间的发展,代表们再次感悟到:“绿色崛起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绿色咸宁要靠绿色工业支撑,发展绿色经济不等于要全盘放弃传统支柱产业。”政协委员殷汉林认为,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实现低能耗、低排放的工业企业,就是绿色工业。咸宁发展绿色工业有两大途径,一是招商引资,引进企业,招商引资要遵循国家产业发展方向,要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二是发展壮大本土企业,要引导、鼓励本地企业进行科技改造,转型升级。
人大代表杨良锋认为,结合崇阳实际,实现绿色崛起,就要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钒业、卫材纺织、食品加工、森工建材、装备电子、生物能源产业,加快崇阳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推动崇高科工、京钒科技等15个技改项目,实现10家以上企业入规。
崇阳将围绕“三大百亿”产业,打好生态绿色牌,引入互联网+”模式,把农业与加工业、旅游业、物流业、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以崇阳水镇文化影视城、桂花国家森林公园、青山湿地公园等为核心,由点带面发展全域综合性旅游产业,力争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和特色资源绿色开发基地。
竭力做好绿色保护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全力保护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代表委员聚焦的话题。
政协委员陈祖望认为,近年来,我市优良天气呈逐年下降趋势,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环境整治与保护迫在眉睫。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非煤矿山、汽车尾气、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等整治力度,让市民看得见蓝天白云。
政协委员郑光勇认为,工业企业减排、关停并转有一个痛苦的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但养成治理可以快速收效。他建议城管部门对城区渣土车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可以借鉴武汉做法,对渣土车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对高新区建设、城区旧城改造、房产开发等,住建、城管部门要加强管理,确保封闭施工,确保降尘措施落到实处。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产生活之基,陆水湖流域水环境也得加大保护力度。”政协委员程东林、李莉建议,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成立咸宁市政府陆水湖流域综合整治办公室,成立由咸宁市政府牵头、流域水行政管理机构监督的陆水流域上下游水源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和咸宁市政府陆水湖流域综合整治执法大队,联合水库管理单位及涉水相关部门,建立综合执法责任,建立长效治水机制,实现联合治水、科学治水、依法管水,形成管理合力和长效管理机制。
“如果可能,可实行地方立法,强制性进行绿色保护。”人大代表李云钊认为,绿色保护要有硬举措,可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加强对现有绿色资源的保护,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政府买单”;要加大森林城市、绿色乡村等活动的创建力度,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全民爱绿护绿意识。(记者 甘青)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