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记者行走在通山县洪港镇西坑村平直的村组公路上,只见山头棵棵楠竹耸立,竹海随风波动,生机勃勃。
“楠竹属于四季常青的树种,虽然已到冬季,村里仍然是处处绿意盎然。”村支书朱必海边走边介绍。
西坑村,位于幕阜山脉南端太平山麓,四面环山,耕地稀缺。全村310户,其中精准识别贫困户有50户。虽然耕地较少,但该村却有1.75万亩林地,如何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带领贫困户致富?
楠竹虽然生长周期较长,但投入小,管理方便,收益高。于是,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带动下,当地村民历时三年,将原来600余亩的楠竹基地,发展到了如今的1.1万亩,可年采伐商品楠竹30万支。
“仅仅卖楠竹原料,经济效益还是有点小,所以,我们还搞起了竹制品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为贫困户就业提供岗位。”朱必海说。
记者来到该村竹制品加工产业园,只见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着制作竹筷,其中便有1组贫困户郭庆广的妻子。
由于自身患病,需长期服药,膝下有三个孩子还在读书,郭庆广一家五口人生活十分困难,是西坑村精准识别贫困户之一。
“村里搞起竹制品加工,正好让我的手艺有了用武之地,现在在厂里帮忙,一个月有两千多收入,还方便照顾家里。”郭庆广的妻子如是说。
通过楠竹产业受益的贫困户,在西坑村还有40户。记者采访获悉,下一步,该村将整合现有竹制品企业,逐步形成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让楠竹产业为全村百姓撬起致富“杠杆”。 (咸宁日报记者 程慧)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走进贫困村】通山县藕塘村齐心绘就致富蓝图
下一篇:
【走进贫困村】通山县大坪村脱贫路上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