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保康县寺坪镇七里扁村一组村民宋邦国拎着铁锨,为他种植的油用牡丹排水。
七里扁村党支部书记王保林告诉记者,七里扁村位于荆山山脉深处,全村有186户人家,其中贫困户占到80%。因耕地面积小,又没有什么上规模的产业,导致这里的村民生活举步维艰,宋邦国就是七里扁村的贫困户之一。
“自从引进了油用牡丹这一特色产业后,村里的景况逐渐有了改观。”王保林说,这一产业由落地到发展,多亏了“精准扶贫”工作队的帮扶。
驻该村扶贫工作队是襄阳市工商局。据工作队队长郑远奎介绍:“2014年,我们开始推广油用牡丹种植。”为了这一产业的长期发展,驻村工作队先后协调资金12万元,为这一产业的发展制定了远近景规划,改造了用水条件,注册了公司,理顺了销售渠道,解决了产品的出口。“村民宋邦国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种植油用牡丹的,去年开始有了收益。”
后来,村里又成立了箱子沟油用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给种植户们提供种苗、化肥、农药、技术管理、销售服务,百姓的种植积极性更高了,在当初60亩面积的基础上一下子发展到500亩。
“主要是它的比较效益明显。”郑远奎说,油用牡丹一年后就可以有收益,五六年后进入丰产区,每亩收益可达万元。按照正常年景,七里扁村的村民靠此脱贫不是梦想。
与此同时,18公里外的寺坪镇台口村发展柴胡100多亩,也得益于襄阳市工商局驻村扶贫工作队两年间投入28万元,改善了库区道路和饮水条件,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荆楚行记者 姜雁冰 通讯员 张利)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让贫困对象“借船出海”——黄冈市产业扶贫观察
下一篇:
解放思想富路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