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6专题 >> 精准扶贫·荆楚行 >> 正文

大山深处的特色产业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6-05-07 09:49

  4月20日下午,保康县寺坪镇七里扁村一组村民宋邦国拎着铁锨,为他种植的油用牡丹排水。

  七里扁村党支部书记王保林告诉记者,七里扁村位于荆山山脉深处,全村有186户人家,其中贫困户占到80%。因耕地面积小,又没有什么上规模的产业,导致这里的村民生活举步维艰,宋邦国就是七里扁村的贫困户之一。

  “自从引进了油用牡丹这一特色产业后,村里的景况逐渐有了改观。”王保林说,这一产业由落地到发展,多亏了“精准扶贫”工作队的帮扶。

  驻该村扶贫工作队是襄阳市工商局。据工作队队长郑远奎介绍:“2014年,我们开始推广油用牡丹种植。”为了这一产业的长期发展,驻村工作队先后协调资金12万元,为这一产业的发展制定了远近景规划,改造了用水条件,注册了公司,理顺了销售渠道,解决了产品的出口。“村民宋邦国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种植油用牡丹的,去年开始有了收益。”

  后来,村里又成立了箱子沟油用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给种植户们提供种苗、化肥、农药、技术管理、销售服务,百姓的种植积极性更高了,在当初60亩面积的基础上一下子发展到500亩。

  “主要是它的比较效益明显。”郑远奎说,油用牡丹一年后就可以有收益,五六年后进入丰产区,每亩收益可达万元。按照正常年景,七里扁村的村民靠此脱贫不是梦想。

  与此同时,18公里外的寺坪镇台口村发展柴胡100多亩,也得益于襄阳市工商局驻村扶贫工作队两年间投入28万元,改善了库区道路和饮水条件,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荆楚行记者 姜雁冰 通讯员 张利)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让贫困对象“借船出海”——黄冈市产业扶贫观察
下一篇: 解放思想富路宽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