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又收购了800多斤小龙虾!”4月29日上午10点,仙桃市剅河镇芭芒村金顺合作社,村民刘军送走最后2位卖虾的老人,终于能坐下喝杯水。
谷雨一过,河沟里的小龙虾多了,刘军与搭档胡志军就忙了。收来的小龙虾,规格超过6钱的留下来直供餐馆,挑剩下的小虾作为种苗投放到鱼塘里。
一斤小龙虾收购价8元,刘军与胡志军每天往鱼塘里投六七千元,眼看资金告急,两人心里毛焦火辣。
“莫慌,工作队给你们联系的小额担保贷款就快办下来了。”仙桃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驻芭芒村的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陈华林宽慰二人。
一听这话,刘军就乐了,“工作队就是我们合作社的‘参谋部’。”
刘军,35岁,原本在广州从事服装加工;胡志军,38岁,在武汉开过机械厂。两人瞄准了小龙虾的火爆行情,想回家二次创业,心里又不踏实,怕万一弄不好多年积累打了水漂。
是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的调查、分析给了2人信心——芭芒村8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3430.53亩,其中鱼池2000亩,去年村里养小龙虾的几户人家亩纯收入达到1万多元。但是因为养殖规模小,价格被虾贩子“掐着”。
怎么把赚钱的产业做大?在工作队的指导下,1月5日,刘军和胡志军注册成立了金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70万元。二人自己承包了120亩鱼池养殖小龙虾,还带动了300多亩的养殖面积。(荆楚行记者 尹立群)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湖山嬗变
下一篇:
潜江:“水利大餐”惠泽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