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拓:科学认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与文明担当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段论述既表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又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舞台
人类的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而科学理论又深深扎根于实践的沃土,二者相互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共同组成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构。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摆脱民族压迫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实践指明了方向,提供理论指导。中国在取得了革命胜利的同时也诞生了最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版本——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历史实践结合结出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从此,中国就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提供了沃土,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在经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结出了新的理论硕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版本。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此进入了大繁荣大发展时期。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诸多学科诞生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智力支持。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探索和创新永无止境。“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而“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呼唤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呼唤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理论创新并指导新的伟大实践。
当前,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如何进行经验教训的归纳总结,如何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这种形势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迫切需要一大批卓有成效的学术成果,提供大规模高质量的理论和智力支持,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探索空间。
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人类思想成果,形成独特的概念体系和解释框架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冷静分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在改革开放以来也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和倾向:个别研究者放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对西方价值观模糊甚至反动的学术思潮和方法顶礼膜拜;食洋不化,机械套用西方学术思想、概念和框架体系来观察和解释中国历史和现实;用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社会治理实践的经验模式来剪裁和“规范”中国的现代化和社会治理;抄袭照搬别人的学术观点和思想来简单复制和进行重复劳动,这是典型的学术腐败。这些现象不仅产生不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成果,反而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甚至严重破坏学术生产力,更严重的是产生“劣币逐良币”误导实践的恶劣作用。
从理论和学术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模式遭到严重挫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在经济、科技处于优势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的一条落后国家实现强国富民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本身既包涵着借鉴资本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又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扬弃和超越,同时保持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这条道路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实在的好处,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参考价值,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趋势,极具理论价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需要认真提炼、归纳和总结,形成不同于西方的概念体系和解释框架,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西方的学术思想,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内容,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中国毕竟有着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中国的问题当然需要借鉴西方经验。但是,更多的要是从中国的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否则就会水土不服,甚至南辕北辙。
从实践和历史发展视角看。中国无论是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基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人多国大贫穷的现实,东方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脱离这个实际去进行理论思考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中国有独特的革命和建设历程,改革开放又是在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起点出发的,这些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我们只能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去进行理论探索,西方思想理论和经验只能供借鉴参考。中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也证明照搬照抄不可能获得成功。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大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大,深层次社会矛盾多,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进行深入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深入理论探索和创新,拿出前瞻性研究的新成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辉煌
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结出的硕果。当然,这套理论、制度和道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但是它确实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爱好和平,谋求发展的各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不仅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焕发了活力,也在冷战结束以后,后金融危机时代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它雄辩地告诉世界,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发展的模式已经不是唯一的,中国的发展道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具有参考价值,更具有世界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从诞生那天起,就屡遭诟病,有人说共产主义是幽灵,它惊扰了资本家大佬们的控制世界、赚取超额垄断和剥削利润的美梦。于是,它就和资本主义世界从价值观上结了“仇”,于是就有数不清的打压、攻击和谩骂。然而,不管怎么打压、攻击和谩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从世界上冒出,先有“巴黎公社”,后有“十月革命”的苏联社会主义,之后东欧一大片,再后来又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苏联模式到中国道路。为什么社会主义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是最追求公平正义的,最追求和平发展的。正如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说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科学是由实践验证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重任,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书写了最辉煌的一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中国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实践,也是人类历史实践活动一部分。实践活动是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科学更是不断发展着的。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有这个气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创辉煌,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而努力探索,这才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