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油茶树梯次绕山转,一栋栋楼房耸立在绿树丛中……
在通城县马港镇程坳村,人们一提起这些美丽的变化,无不同声夸赞村支书毛旺龙。
村民们都说,是毛旺龙化压力为动力,带领村“两委”班子,立足实际,大胆创新,把一个偏远的贫困村变成了全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步村”和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毛旺龙本人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支部书记,并在今年七·一前夕,被省委授予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抓建设铸核心
程坳村是2002年由原水口村和谭家村合建而成的,现有村民小组10个,482户、1960人,共有党员65名。合村时,37岁的原水口村支部书记毛旺龙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成为“领头雁”的毛旺龙,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全村群众齐心协力搞建设。
在村校舍建设后期工程中,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毛旺龙发动党员干部义务投工投劳,并积极捐物捐款搞校内配套建设。在他率先捐款1200元的带动下,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共捐款3万多元。
为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毛旺龙以实施“双培养”、“双带动”工程为契机,引导有技术、素质高的有志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先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5人,发展接收新党员8名。
在外从事劳务、年收入数万元的村民胡旺霞加入党组织后,带领50个致富难的村民外出务工,实现人均年收入6300元。
青年党员刘正自告奋勇担任9组组长后,带领村民实干苦干,使原来一直落后的9组经济进入全村上游。
一个党员就是一个标杆。如今,在程坳村,随着党组织凝聚力的日益提升,村里的党建、经济和社会稳定工作,连续多年位于全镇前列,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在全县处于领先位置。
拓思路谋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才有出路。”毛旺龙深知程坳村是一个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身,自然条件差的贫困村实情,明确提出:要致富,先修路。
他在认真梳理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后,决定从改善基础设施做起,多方筹措,投资150万元硬化了村组公路6.5公里,新建了2座便民桥;
为了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他积极跑项目,争资金,利用全省小农水改革试点村项目,争取资金220余万元,对全村13口塘、7座拦水堰、3000多米水渠进行了升级改造;平整10多亩山地,开展程坳集镇建设,帮助20户村民到集镇落户;
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他依托现有的产业优势和政策,筹资近300万元在全县率先建成占地3000亩的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园,按种植区、养殖区、生态农庄的区域规划,建起8个基地,形成集餐饮、娱乐、垂钓、观光、采摘果实于一体的生态农庄,使35户农户年均增收达到3200元,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6万元;
他依托山地资源优势,采用“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的模式,成立了2个油茶专业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3000余亩,种植高产油茶2400余亩,种植高山生态有机茶叶250亩……
“两年后油茶将全面受益,到时不仅150户农户每年可增收2100元左右,而且村集体经济也将因此每年增收近5万元。”望着满山的葱绿,毛旺龙充满信心地说。
兴生态保民生
群众利益无小事。
多年来,毛旺龙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并通过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使村民对“两委”放心,“两委”对村民关心。
结合“平安通城”建设,程坳村投入10万元在村交通出口及重要地段安装高清摄像头38个;投资20余万元在全村架设路灯136盏;
结合“绿满通城”行动,程坳村投资20万多元,对象月公路及村组公路进行绿化;投入20万多元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和实施“一五一十”工程,建成了污水处理池,购置了垃圾桶,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清运;
为改善办学条件,程坳村投资150余万元,对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师生住宿楼及办公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新建了学校食堂,更换了使用多年的废旧桌椅,办起了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
大力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投资50余万元兴建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解决了10户贫困户住房问题……
村民们都说,是毛旺龙全心全意为民谋利益的实践,让村民拥有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特约记者 刘健平 通讯员 吴龙辉 马组轩)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龙虾养殖托起脱贫致富梦
下一篇:
金学庆:养殖山羊闯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