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以“五城同创” 为抓手,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和城市公共服务提升工程,补齐城乡建设的短板。
城乡建设的短板怎么补?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这一话题建言献策。
城市空间北扩需要大手笔
随着咸宁“城建时代”的步伐加快,土地利用不够科学、城市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随之出现。
宁志丰、吴凤友委员提出,市区交通拥堵,城中村、私房建设集中处道路破烂不堪,影响了咸宁旅游城市形象。
王炽松代表说,近几年来,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面貌的提升,咸宁都有质的飞跃。但总感觉缺乏让人惊鸿一瞥、难以忘怀的“经典”。他建议,城市建设的规划要更科学、更有超前意识,在细节处理上要突出地域特点。要充分利用好灵秀的生态资源,在“显山露水”上做文章,彰显本土特色与优势。
列席人员孙新淼解释,将策划一批重点项目——打造华中地区绿色旅游观光目的地、桂花主题公园、桂花生态林荫道、温泉健康休闲养生城、城市休闲步道、文化可视化工程、城市色带体系。加快绿色景观通道建设,营造“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飘香”的城乡通道景观。大力发展赏花经济,加强滨水景观建设,初步形成“连湖通江”生态水系,营造“碧水绕城、拥湖抱江”的城市景象。
报告提出,要优化中心城区和县市区空间格局,出台北部空间规划,引导城市北拓西展。实施107国道外迁、梓山湖大道西延伸、旗鼓大道北延伸等交通工程。以桂乡大道为发展轴,推进高端产业、环保产业、创意产业等聚集发展。加快建设大洲湖湿地公园。
张文彬代表认为, “北部空间计划”,对咸安来说是重大机遇。官埠桥镇是咸宁的北大门,今后5年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咸宁城市北部空间,打造全市一流多变乡镇”。
提升城市品质重在补短板
张旺宝委员认为,提升城市品质,咸宁亟需在公共文化资源方面补短板,注重将历史文脉根植城市建设之中。
他表示,实施城市文化提升工程,首先要对我市历史文化、自然文化、当代文化的发展情况和现状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制定规划。要加快建设凸显咸宁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工程。既要恢复古老的文化资源,也要建设一批现代文化设施,既要“高大上”,也要“接地气”。
代表、委员们普遍认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永安阁、冯京公园等“城市符号”,让建筑刻录城市的年轮。
大家认为,在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方面,要做的功课很多。比如,统筹布局图书馆、科技馆、文化宫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防洪工程、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棚户区和老城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的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等,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内涵和品位。
桂正超委员建议,作为“大健康”产业的一部分,我市体育场馆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南三县没有公共健身场馆,希望能早日建立起来,提高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刘明灯代表指出,推进“五城同创”,既改善了城区基础设施、城乡面貌,又提高了市民素质,是提升城市品质的有效途径。
打造城乡一体要靠产业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秀美香城、鄂南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代表、委员们就“围绕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和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名镇,推进北部城镇集聚发展、南部城镇点轴发展”等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盛文军代表说,咸安将利用“市区一体”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依托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咸宁高新技术开发区、梓山湖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开发,加快推进贺胜、官埠、汀泗、向阳湖、马桥等特色小镇建设,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名镇,推进北部城镇集聚发展,做到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功能完善、产业繁荣、充满活力、各具特色的国(省)道新型城镇经济带。
江建斌代表表示,潘家湾镇将按照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推动发展的要求,协调城镇带沿线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交通、信息服务和商业网点布局等问题,争取让群众得到良好的公共服务。
徐良开代表结合通山县大畈发展思路勾画新型城镇化的美好图景。
他说,大畈镇将依托幕阜山旅游公路所带来的交通便利,进一步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在生态旅游上找出路、在生态农业上找支撑、在生态环境上找突破,建设板富路旅游观光带,壮大油茶、水果、枇杷等富民产业,逐步建成华中地区知名的“洞府水乡、湿地之都”。
针对崇阳实际,杭莺代表认为,要推进“1+6”大天城城镇圈和“1+3+3+N”四级城镇组群发展,带动全县186个行政村共同发展。围绕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加快特色小镇、产业小镇建设。抢抓易地扶贫搬迁、灾后倒房重建、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坚决杜绝乱搭乱建,引导村民适度集中定居,建设区域新集镇和农村新社区。以全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为契机,每个乡镇每年至少推进1至2个示范点建设。通过乐居乐业,彰显乡村魅力。(文/记者 向东宁 图/记者 夏正锋)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两会特别报道】两会声音
下一篇:
【咸宁市两会特别报道-共同关注】做强楠竹产业